English

优先发展服务经济 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2010-03-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杨维汉 光明日报记者李志伟 人民日报记者刘晓 我有话说

详细调研报告:关于成都市发展服务经济创新发展模式的调研报告(见光明网专题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典型经验的启示

核心提示: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成都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四川省委的决策部署,面对地震灾后重建任务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实施优先发展服务业、带动成都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形成了经济持续增长、结构趋向优化、民生继续改善、灾后快速恢复的良好局面。成都的发展实践表明,创新发展模式、优先发展服务业是一条符合成都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成都,又称“锦官城”,因“一年成邑,二年成都”而得名,拥有2300多年历史。

从时尚繁华的春熙路到古韵古香的琴台路,从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图”之称的锦里到“一品天下”美食一条街,从集商业、旅游、文化于一体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宽窄巷子到形成规模效应的太升南路通讯一条街……成都的历史文化在一条条人气商气两旺的特色商业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无论是以文化旅游为特色的商业街,还是主营不同商品服务的商业街,现代服务业都通过商业圈巨大的内聚力和辐射力,极大地发展了城市消费品市场,更辐射带动了整个周边地区。

“优先发展服务经济”――成都市在探索促进城乡居民就业、扩大消费需求、突破资源瓶颈、减轻环境压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西部重要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把破解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的“总钥匙”。

确立“优先发展服务经济”的战略思路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突如其来,成都怎么办?

市委、市政府集思广益、统筹谋划,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优先发展服务经济。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成都是典型的内陆城市,不沿江、不靠海,又肩负着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核心区基本农田保护和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责任,发展重化工业受到诸多制约,工业经济难以实现更大突破。

但成都有着发展现代服务业独特的自然人文条件和后发优势,市委市政府破除只有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的观念,确立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产业,实施追赶跨越的发展战略。

汶川特大地震给成都的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成都经济一度下滑。

同时,肩负国家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四川省建设西部经济高地战略支点的重任,也促使成都不仅要在西部地区率先构建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映衬的新型城乡形态,更要放眼全国和全球,致力于建设全面现代化的西部重要中心城市。

“必须迎难而上,加快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促进国内需求尤其是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市领导班子的这个判断,成为推动成都经济社会走出发展新路子、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抉择。

成都经济持续快速回升。2009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64.6亿元,同比增长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9%。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金融、信息、咨询、物流、商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动漫游戏、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核心、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和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践证明,优先发展服务经济的判断符合实际,是正确的决策。

培育构建服务业全面加快发展新优势和新格局

思路明确之后,就要积极培育服务经济加快发展。

成都是大城市带大郊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加强城乡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科技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效地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全面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推动了城乡消费结构升级。去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55元,同比增长15.0%,增幅比城镇居民高6.8个百分点。

作为西南地区商贸、金融、科技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成都加快推进“三中心两枢纽”建设,实施了“9+2”交通枢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了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同时,积极实施区域合作,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扩大了经济辐射半径,带动了德阳、资阳、雅安等城市经济圈建设。

成都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已然确立。

传统服务业大发展:北部商贸新城、4个百亿市场、6个百亿商圈、4大商品集散中心建设,打造“购物之都”;锦里、宽窄巷子、文殊坊、一品天下、华侨城美食城等建设,打造“休闲美食之都”;都江堰国际旅游城市、西岭雪山国际山地休闲度假旅游胜地、花水湾国际温泉小镇、安仁世界级博物馆小城镇等项目建设,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高端领域建设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金融、物流、信息、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2009年1月―9月,金融、信息、物流业增加值分别达152.6亿元、117.8亿元和140.9亿元,增速分别为18.6%、11.3%和10%;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建设西部数字娱乐产业基地、动漫游戏基地、软件服务外包基地、电子商务基地;持续推进产业向高端延伸,在加快发展高端产业同时,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企业转型升级,由一般加工向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中期的管理、融资和后期的物流配送、市场营销、信息反馈等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占领产业发展高端……

“五朵金花”“国色天香”“花舞人间”等为代表的一批“一镇一品”“一村一品”“一户一园”的旅游型村镇,正在依托农村资源优势,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目前,全市农家乐已达到7000余家,其中星级农家乐500余家,同时,还完善了农村商贸网络,形成了镇有连锁超市、村有便民商店的农村消费经营网络。

全市坚持民生优先致力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实行城乡统筹的开放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城镇困难家庭的社会援助制度,继续推行城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共同发展,推进覆盖城乡和各层次需求的医疗健康服务……“服务成都”“开放成都”“健康成都”的良好形象,正在人们心目中树立。

创新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新突破

创新是发展的引擎。抓自主创新、抓产业组织形式创新、抓体制机制创新,成为成都成功的重要经验。

增强自主创新是成都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组建综合性成都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食品、制鞋、家具等6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成为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抓产业组织形式创新:规划建设了中央商务区(CBD)、金融集聚区、总部经济区等现代服务业重点功能区,吸引了总部经济、金融、信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结合旧城改造,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园区经济、特色街经济,建设了一批集办公、商务、购物、酒店、娱乐和居住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围绕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实施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招商。

完善服务业扶持政策,建立高端人才激励机制,推进服务业市场化改革……创新发展机制,保障了服务经济加快发展。

到过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到,悠久历史积淀下来的韵味和内涵。发展服务经济创新的不竭源泉,正是这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都自古以来,开金牛道以通陕甘,行南方丝绸之路以通滇缅,经茶马古道以通青藏,是一个商贾云集、历经战乱而不衰的西部商贸中心城市。这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成都加快开发“金沙文化”“熊猫文化”“都江堰――青城山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大文化品牌和“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两大文化资源,构建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通过科技创新、经营方式创新、服务业态创新等方式,将成都文化理念广泛运用于旅游景观、电子商务、健康服务等传统和新兴服务业,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软实力。在发展中提升,在发展中奋进。成都把优先发展服务经济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大舞台,作为拓展消费升级的主战场,作为突破资源环境制约、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领域。

人们有理由相信,把创新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改革结合起来,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创新思路、夯实基础,成都必然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迈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