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水力机械的补充与启示

2010-03-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任国征 我有话说

光明日报科技周刊的《水力机械在古代欧洲和中国》(2010年2月8日,以下简称原文)读后很受启发,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

一是原文第二部分“中国:水力机械应用普及,管理规范”中提到“10-14世纪”我国水力机械的情况,那么10世纪之前我国的水力机械是什么样?现在根据我国的廿四史(正史)的明确记载进行补充。

10世纪前的中国水力机械,“正史”明确记载的以时间为线索有:31年水排;大约1世纪链式泵;132年浑天仪;238年水力风箱;约6世纪水力筛面机;828年水车。如下:

1、水排(水力往复式发动机)。《后汉书・列传・卷第二十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记载了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的事迹。

2、水力风箱(活塞-连杆和转动带形式的水排)。《三国志・卷第二十四》“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记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制书褒叹,就加司金都尉。”因此乐陵太守韩暨被升任冶金总监。

3、链式泵。《后汉书・列传・卷第六十八》“作翻车(指方板链式泵)、渴乌(指吸引提升泵),施于桥西,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说的是宦官张让下令匠师毕岚为洛阳城洒水的故事。

4、水车(链式泵的标准形式)。《旧唐书・本纪第十七上》“(太和二年)闰三月丙戌朔,内出水车样,令京兆府造水车,散给缘郑白渠百姓,以溉水田。”记载了828年朝廷发布标准水车样品,以便于普及。

5、浑天仪。《晋书・天文志上・天体》“张平子既作铜浑天仪,于密室中以漏水转之。”又见《晋书・天文志上・仪象》“至顺帝时(126―144),张衡又制浑象”,“以漏水转之于殿上室内。星中出没与天相应,因其关戾,又转瑞轮。”

6、水力筛面机。这种机器同欧洲蒸汽机用活塞推动轮子相反,而是用水流通过轮子推动活塞。安装在洛阳城南的景明寺,在《洛阳伽蓝记》(成书于约530年,类似正史)中记载。

二是,原文结尾说“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比较一下古代欧洲和古代中国水力机械的发展、应用和影响,其中的道理发人深思。”那么应该怎样比较?这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现根据科技史名著《T h e G en iu s o f C h in a》尝试研究。

这本书被翻译为《中国人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作者为英国科学家罗伯特・坦普尔(R.K.G.Temple),陈至立作中文版序言(2002年5月),李约瑟作英文版序言(1985年10月)。此书在国际为科技名著和经典书目,在我国则被列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普通高中部分)”。

书中评价说“中国大规模地驾驭水力用于工业和工程方面的创新,是现代社会以前能源供应中最重大的突破之一。它是朝向产业革命迈出的重大步伐之一。”李约瑟并认为“这的确是一项无人了解的、中国人对近代西方科学方面的一个方面的贡献。”我认为在书中有以下三点理由:

1、水力在欧洲冶金工业直到12世纪才用水力驱动锻锤,13世纪才开始用水力鼓风和风箱。1775年欧洲申请水力鼓风机专利,仅比中国加了曲轴。1780年欧洲根据水力筛面机的改进申请了专利,“迫使瓦特发明了齿轮”。

2、欧洲最早的方板链式泵制造于16世纪,直接模仿中国的设计,包括英国、荷兰和奥地利,最近的模仿为美国1938年用于犹他州大盐湖抽出结晶的盐水。

3、李约瑟认为,张衡的浑天仪和郭守敬的“简仪”(赤道式转换仪),是经阿拉伯人、丹麦人传到开普勒,使“近代欧洲天文学开始成为中国式的赤道系统”。

可见,仅就水力机械的比较而言,我国的发展水平、政府重视和普及层面都比欧洲有明显优势。虽然我们的科技遗产丰厚,然而却出现了“水力机械在中、欧的不同走向”(见原文),实质上我国科技落伍了。这个“李约瑟难题”再次呈现在我们面前,今年是纪念李约瑟诞辰110周年,让我们更加充满紧迫感。今年,《中国科学》系列期刊的英文名称由Sience in China 改为SienceChina,作为全面反映我国科学研究总体水平和最新进展的重要学术刊物,这种更名的自信鼓励我们在科技领域要自立自强、更上层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