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10-03-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李慎明在《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第2期上撰文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新时代,共产党人坚定自己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中之重。应当做到:牢固树立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认真真刻苦学习钻研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认真关注、深入思考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坚持深入实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既有勇于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勇气,又要有勇于修正错误的气度;改造主观世界。

重视决策程序中的实然与应然

夏珑、李冰水在《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决策权的扩大调动了地方政府处理公共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决策时出现的程序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决策程序的实然与应然的矛盾突出。这是由于一些地方重结果轻程序的传统所导致。在这种情况下,决策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决策利益主体参与的听证会制度等往往被忽略或者流于形式。探究地方政府决策程序中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可以为地方政府更好地进行决策、维护公众利益寻找新的进路。

自然科学与哲学相融

黄涛在《理论探索》2010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实现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和解、沟通、双赢以及和谐发展,必须澄清关于自然科学与哲学关系的片面的、模糊的和错误的认识,正确理解和处理二者的关系和作用。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自然科学决定哲学发展水平,为哲学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发展动力,但要防止夸大自然科学作用的科学取代论。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对自然科学具有理论包含、理论指导、理论先导、理论启发作用,但是要防止哲学决定论、万能论,以哲学取代科学。

准确理解邓小平的一个论断

赵家祥在《理论视野》2010年第1期上撰文认为,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科学内涵

王伟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第1期卷首撰文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反复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土壤之中,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基本国情、时代特征及人民群众生动实践的结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使之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对实践产生巨大的指导作用。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与中国特殊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中国所处世情的特殊性和中国人民群众的特殊性。从这个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深刻认识中国国情、认识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过程,就是在实践中认识世情,正确把握时代特征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武装群众、掌握群众,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并转化为巨大物质力量的过程。

中国有信心和能力成为文化软实力强国

张国祚在第55期《中国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国家的繁荣富强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主要包括两种力量: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主要体现为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是可以内化为精神力量的实力,主要体现为文化感染、价值认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理论思维、舆论引导、战略策略、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国民形象等方面的影响力、吸引力、说服力、感召力。这些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舆论引导不断改进,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文学艺术不断繁荣,民族精神不断提振,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但是,同时必须看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实力相比,仍有较大落差。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近代以来,在反对列强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国家解放、社会进步的伟大斗争中,哺育出勇敢无畏、忠诚报国的革命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长征中,升华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当,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历史进程中,以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构筑极富魅力的中国文化软实力新长城,使中国真正成为文化软实力大国和强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