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10-03-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微观政治学构建的意义

传统的政治学理论只是围绕国家实体展开的并列的宏大政治知识汇集,没有形成有着内在逻辑层次的、将活生生的政治生活过程再现出来的科学体系。在这种不完整的宏大政治叙事中,与个体、群体的政治参与密切联系的微观政治知识则很少得到研究和阐释。事实上,

研究微观政治,构建专门的分支知识,既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政治行动主体的政治行为,依据规律协调他们的行动,也可以因势利导地转变或改变他们的行为,从而为形成和谐、有序的政治局面提供条件。微观政治学的构建是在做一项最为细微和最为前提性的工作,为整个政治科学理论大厦的建构准备砖块和材料。当然,构建微观政治学的知识体系,必须遵循政治理论体系构建的规则,必须运用具有信度和效度的研究方法,而这些又要依靠政治学基础理论的支撑。

《阅江学刊》2010年第1期严强文

感恩:启迪良知与理性

感恩,这一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其价值诠释和表现形式也发生着历史的嬗变。感恩,构建着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着人生境界和道德情操,它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心理和积极的处世态度。感恩教育是一种爱的教育,情商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华,融合了西方感恩教育的因子。感恩是人们良知和理性的选择,而如何感恩同样也需要人们理性地对待,因此,感恩教育既要启迪人们的良知,也在培育人们的理性。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阙敏文

生育水平及相关人口研究

自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低生育水平时代以来,中国的人口问题发生了重要变化,中国人口似乎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人口研究在于认识人口变化的规律,而这种认识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和冷静。为此,《学海》2010年第1期专门刊发一组文章,探讨了我国的低生育水平和一些相关的人口研究问题。郭志刚介绍了当前中国低生育率及其相关研究状况,指出社会和人口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降低生育率的重要因素,而以往研究则因为思想方法问题忽视了它们的存在。因此,必须及时扭转以往形成的片面观念和思维定势。陈友华考察了世界与中国开始进入低生育率转变以来区域生育率差异的变化及其特点,结果发现,世界各国与中国内地各省份生育率之间的差异经历了一个由小变大、又由大变小的过程。引致区域人口问题出现的原因正在由以往分化时的多元向趋同时的一元转变,目前中国生育率的区域差异要小于生育政策的区域差异,因此,应调整现行的生育政策,尽快使全国区域生育政策趋于统一。吴帆、李建民认为,与以血缘及婚姻为基准的家庭代际关系不同,社会代际关系是一种社会秩序,也是一种社会结构,直接反映了社会利益在代际之间的分配状况。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的社会代际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并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者在探究社会代际关系的实质、内容和特征基础上,从法律规则、行政规制和社会规范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我国社会代际关系调节机制。

中国语境的现代性及意义

现代性作为一个多维度的“总体转变”的历史过程,百年来引致了社会制度结构的转型、知识价值理念的重估与个体心性结构的变化。现代性转变给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使自身陷入“多重隐忧”:首先,“合理性”的社会制度引致“风险社会”;其次,“工具理性”的价值理念导致“道德沦丧”;再次,“现代人”的生存价值堕入“虚无主义”。在现代性的中国语境下培育和谐社会,必须充分重视现代性问题,并摆脱西方错误的现代性建构模式,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克服现代性问题。具体来说:第一,构建和谐的政治经济制度,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二,建设和谐的价值理念体系,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必须培育和谐的个体心性结构。

《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刘同舫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