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忆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士金沙

2010-04-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超卿 我有话说

最近,我收到金沙同志的夫人万慧芬惠赠《金沙纪念文集》。这本书为后人了解革命战争中新闻工作的历史,留下十分有益的财富。

金沙同志1933年在上海参加“左联”,参与创办进步刊物《铁流》等。1938年奔赴延安。

1941年,到达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先后担任新华社太岳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太岳版)副总编辑、总编辑。1949年进京到《人民日报》任职,先后主持党的生活组、党的工作部、国内政治部和农村工作部的工作。

我自1953年调进人民日报社工作,直至1985年离休。《金沙纪念文集》把我带回到五十多年前与金沙共事的日子里。

1958年上半年,我国最后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军要从朝鲜撤离,金沙同志交给我一个任务,要我去采访“接志愿军回国火车站的列车员”。走出报社不远,我就听到锣鼓声,“欢迎志愿军胜利归来”、“欢迎我们最可爱的人”的口号响声连天。再往前走,便看到列队走来的志愿军战士,大街上的群众又是欢呼,又是争着同战士们握手。

听我说明来意,列车长和列车员讲述了他们在朝鲜火车站见到朝鲜人民欢送志愿军的情景,还表达了他们接回志愿军战士的激动心情。我觉得谈话的内容很丰富,材料已不少,就告辞了。

回到报社后,我便洋洋洒洒写起来。稿子写好后,自我感觉很生动。第二天把稿子交给金沙同志。没想到,没两分钟,金沙同志进门把稿子往我桌上一扔:“重写!”我拿起稿子一阵发蒙,怎么不行?他示意我到他办公室去。他说:你写了这么多,只说志愿军回到中国的情景,你怎么不写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感情?还有志愿军要回国,我们对朝鲜人民是什么感情?你要懂得,中朝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呀!你的稿子尽写了敲锣打鼓……

我再次去找列车员。这回,我知道了重点应谈什么。列车员讲了许多车站上感受到的动人故事。有一对夫妇竟然跪送志愿军战士,列车员看见这对夫妇揪着志愿军战士的衣襟不放,舍不得他们离开。原来,他们的儿子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一位同时受伤的志愿军战士背出火线。后来,这对夫妻的儿子伤愈,再找这位志愿军战士,他已牺牲了……

重写这篇报道,好像有谈不完的故事,写不完的中朝人民之间的战斗友谊,不觉就写了两三千字。稿子写完后,又交给金沙同志,心想,你再让重写,我还有材料。到了下班时间,他路过我办公室门口说了一句:稿子明天见报。

金沙同志调离人民日报后,他的音容笑貌,让我深记到如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