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圳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

2010-04-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易运文 我有话说

编者按

深圳无愧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从垦荒时期的“速度”到今天令人羡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们看到了城市前进的闪光足迹。

正如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等部门所谈到的,“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现代政府是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必须很好地承担起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责任。而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都应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本报今天在头版头条报道深圳的新事,意在帮助读者理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本报深圳4月2日电(记者易运文)一位在深圳找了半个月工作仍未有着落的大学生告诉记者,他本来是要离开深圳的,但看到深圳有设施那么完善的免费图书馆和周末免费音乐会,他对这个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又充满了留恋和难舍,他决定还是留下来。

深圳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益文化活动,的确让人羡慕。作为一个深圳人,他的周末可能是这样度过的:周五晚上8点去中心书城聆听某位心仪已久的作家谈文学;周六和周日下午去深圳音乐厅欣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同样是周六和周日,还可以选择去深圳图书馆欣赏一场艺术表演,或是听一场精彩的学者演讲。而这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每一个深圳人都可以不花分文尽情享用。

为了构建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圳市政府推出了一个又一个深受市民欢迎的文化艺术公益活动,从“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到“戏聚星期六”、“美丽星期天”、“音乐下午茶”、“深圳晚8点”、“深图艺苑”……这些由深圳各文化机构举办的文化艺术公益活动,充分保障了市民的文化权利,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为了确保市民文化权利的实现,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等政府有关部门注意根据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城市文化资源特点和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策划、设计和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同时有意识地将其培育和打造成本土文化品牌,通过品牌活动的影响力、辐射力、凝聚力,吸引市民主动热情参与。这些品牌活动包括:以促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为重点的“深圳读书月”,以提高市民文化鉴赏品位为重点的“市民文化大讲堂”,以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为重点的“社科普及周”,以倡导高雅文化为重点的“深圳大剧院艺术节”、“中外艺术精品演出季”和“交响乐音乐季”,以面向来深建设者为重点的“外来青工文化节”,以面向社区居民为重点的“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历史文化为重点的“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等。

注意满足基层和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是深圳市政府满足市民文化权利的一大亮点和着力点。据统计,深圳市平均每年开展的送戏、送电影、送书、展览等文化活动近2000场(次),各类广场文化活动1万余场次,受益观众超过500万人次。从2009年开始,还全面推出“周末系列文化活动”,包括周末广场音乐会、周末剧场、周末讲座等活动。

在常态的公益文化活动之外,为了满足不同层面市民的文化需求,让低收入人群也能享受到高雅艺术,深圳还对高雅艺术实行了票房补贴。岁末年初,著名话剧导演孟京辉同时有3部戏剧作品在深圳上演,分别是音乐剧《空中花园谋杀案》和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恋爱的犀牛》。其中,后两部作品已经是分别第三次和第四次登上深圳舞台了。这些年来,孟京辉眼看着自己的先锋话剧在深圳从观众门可罗雀到一票难求的巨大变化。“在政府的鼓励、支持和指导下,许多深圳人从文化的被动旁观者变成了文化的主动参与者,在参与中得到极大的享受和精神满足。我想这就是深圳文化的魅力所在。”孟京辉说。

据了解,在2010年,深圳将继续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全国性的公共文化建设示范区”,建设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加大特区外和基层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加大措施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供给机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