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逝者有尊严地离去

2010-04-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凌云 杨永林 我有话说
郭桂绒从16岁踏进陕西
咸阳殡仪馆的大门,一干就是20多年,把人生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殡葬事业。

郭桂绒常说,既然社会需要殡葬行业,我不干总得有人去干,既然选择了殡葬工作,就不能怕这怕那,走自己的路,由别人去说吧!

话虽说得豪迈,但工作的特殊性起初还是带给她很多烦恼。

与人交谈时,只要一说是殡仪馆的,别人总会投来异样的眼光,甚至会躲得远远的,生怕沾上晦气似的。有一次,郭桂绒到一家文化用品商店买纸开发票时,售货员一听是殡仪馆的,脸一下变得阴沉起来,把发票本摔给她,让她自己填写购货单位,接钱时用塑料袋套上手放进抽屉。当时,她的心像针扎一样,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真想跟这位售货员争辩争辩。

还有一次,郭桂绒在骨灰堂当骨灰管理员时,一位多年不见的初中女同学来给姨妈存放骨灰,临别时,郭桂绒本想拉着老同学的手安慰几句。可当她伸出手时,这位同学却把手缩进衣服口袋。

这些事对郭桂绒打击挺大。从此,她开始封闭自己,很少串门,生怕引起别人的反感。在世俗偏见面前,郭桂绒也曾想到退缩。

但让她选择留下来的理由似乎更多。一位逝者的亲属曾拉着郭桂绒的手说:“殡葬工既是安抚逝者灵魂的天使,又是净化生者灵魂的天使,生死担两肩,我佩服你!”郭桂绒到了婚嫁的年龄,别人都像避“瘟疫”一样躲着她,同村的郭联盟顶着压力娶郭桂绒为妻,并放弃了家里为他结婚准备的新房,和郭桂绒一起住进了殡仪馆的职工宿舍。社会的承认、丈夫的理解,给了郭桂绒坚持下去的勇气和自信。2008年,郭桂绒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身 边 的 感 动

一个女同志,整天和尸体打交道,有人说郭桂绒的胆量怎么这么大,是不是天生的。其实郭桂绒从小胆量很小,甚至连麻雀也不敢捉。到殡殓组工作之初,恐惧感时常侵扰她,特别是夜深人静时,心就跳得厉害,稍有声响,就觉得身上凉飕飕的。有一天深夜,天刮着风下着雨,郭桂绒正在登记一具刚接回的尸体,只听“唰”地一声,吓得她毛骨悚然,一看原来是一只扫把被风吹倒了。这后来,郭桂绒就特意一个人呆在停尸间,锻炼自己的胆量,慢慢地一个人晚上也敢走进停尸间,闯过了恐惧关。

在殡殓一线工作最难熬的还是脏苦累。2003年7月的一个下午,天气异常闷热,一个独居的老人去世,死后几天无人知晓,待把老人送到殡仪馆时,遗体已开始腐烂。郭桂绒和同事们二话不说,强忍着令人窒息的尸臭,为老人清洗并穿好衣服。这位老人的小女儿,就是郭桂绒曾在骨灰堂见过的那位初中同学,目睹了这一切后,对她说:“以前我不理解殡葬工作,伤了你的心。”随即拿出600元要答谢补偿,郭桂绒说:“你的理解比金钱更珍贵。”

郭桂绒常对殡殓组的同事讲:“逝去的人无论贫富贵贱,在人生的最后一站,都应当享受到做人的尊严,要让逝者走得从容,同时应让活着的人感受到生命的珍贵,生活的美好。”

殡葬工的工作没有节假日之说,没有上下班之分。郭桂绒有多少个中秋节和春节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她也记不清了。多少次她忙到半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看到床上哭着睡着、脸上带有泪痕的儿子,愧疚感油然而生。

殡葬工除了同遗体打交道外,还要同逝者亲属打交道。有时一些亲属情绪较为激动,可能会拿殡葬工出气。郭桂绒说,丧属失去亲人后处于悲痛状态,情绪往往会失控,就可能发一些无名火。作为殡葬工作者,要理解他们,个人受点委屈没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