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现代知识人的治世之心

2010-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太原 我有话说

我国早期的现代知识人往往有一种共同的人生轨迹,自幼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教育,青少年或成年以后又接受了西式教育。这种经历往往使他们的内心、言行充满矛盾。就傅斯年来说,专意于学术,并进而形成一种“无中生有”的志业――“要科学的东方学在中国”,这显然是新思想使然。但是,近代社会的变化,虽

改变了知识人的社会角色,却并没有改变其治世或经世之心,传统读书人那种对天下的关怀和担当仍然潜存于胸。

马亮宽的新著《傅斯年社会政治活动与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充分揭示了作为知识人的傅斯年的治世之心。作者指出,傅斯年的一生,“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时间远远多于从事学术研究的时间”。就其著述来看,约55%的属于政治时事,就其书信来看,70%以上的属于社会政治。傅斯年的社会政治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为抵抗暴敌侵略而不遗余力。面对日益加剧的日本侵略,傅斯年奔走呼号,积极活动各方,竭力对宋哲元和蒋介石施加影响,参与制止了“华北自治”阴谋。其二,为改造国民党政府而出入政治漩涡。尽管傅斯年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但是他一生的荣耀与国民党的器重和任用不无关系,这也正是他在关键的时候总是站在国民党一边的深层原因。但是,他对国民党的维护,不是无原则的,而是站在改造的立场上,比如他一方面献计献策,甚至应征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致力于建设良好的政治,另一方面又从理想出发,对现实政治不时抨击,讨伐孔祥熙,炮轰宋子文,都在此列。

须要指出的是,傅斯年不同于传统读书人的地方也是很明显的,传统读书人是直接去做官,其实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这种情况也很普遍。傅斯年有过许多次直接从政做大官的机会,但是他都统统辞掉,始终保持清流地位,并且这决不是矫情,而是出自真心,比如他为了不应所请,甚至曾不惜准备与当政者“决裂”。可以说,傅斯年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一种现代知识人安身立命的范式。但是,傅斯年并不是不想做官,而是因为当时“做官不能办事”,“行其道”。

从马亮宽的新著还可发现,傅斯年时代的知识人,无论议政、参政或从政,还是专意于学问,他们都有着较为广阔的社会舞台和较大的用武之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仍然处于社会中心的地位,站在时代的前沿,可入世有为,可超世独立,或者说可显可隐。作者通过人物的政治活动来探析其思想,也提示了一种还原思想为历史的研究路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