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博谈杂议

2010-04-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2010年第8期《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

如何传承、重建、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刘梦溪教授提出三点:一是文本经典的阅读,二是文化典范的熏陶,三是礼仪文化的熏习。为了避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缺氧者”,我们应当通过阅读学习经典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既修身养心,又能

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做些许贡献。

河南省濮阳县民政局梁星毯

刘梦溪先生演讲中重点讨论了文本经典阅读,并说“除了史书之外,还有丛书”。我国是丛书大国和古国,张之洞曾说“丛书最便学者,为其一部之中可该群籍,欲多读古书,非买丛书不可”。

我国古代丛书之名源于唐代陆天随的笔记“笠泽丛书”;丛书之实始于左禹锡的“百川学海”;丛书有名有实则是明代程荣的“汉魏丛书”、“格致丛书”和“唐宋丛书”。清代丛书盛行,仿刻前朝、官府印行的丛书“子目逾百卷数逾千者”。

近代丛书的前期印行者主要是中华书局创办者陆费逵的《新文化丛书》(1920)和《社会科学丛书》(1930),而“有系统之贡献”的当属王云五,他把涵芬楼的善本孤本分为普通丛书、专科丛书和地方丛书,同时出版了“万有文库”。

我国目前丛书出版精品层出不穷。以商务印书馆为例,它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被称为“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我们如果能够精选古今中外的丛书对比阅读,将有利于系统、完整和深入地了解知识;还将有利于加深对于我国经典文本和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

北京市读者任国征

《当代中国与传统文化》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文化多元共生的优秀特质,并对传统文化承续与重建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任何一种文化,如果失去了文化的主体意识,就会丧失生存发展的根;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根植于自身文化的土壤之中。如今时代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我们应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神,借助优秀文化传统来和谐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江西石城县委宣传部廖小斌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