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常讲常新的艺术

2010-04-0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理论科学性与教学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魏晓文

贾凤姿教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教学魅力吸引学生,以真情投入激励学生,以言传身教培育学生

。她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楷模。

探索特色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思想与教学艺术的完美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贾老师始终不倦地追求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魅力课”、“精品课”。她以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诠释着教师的职责,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收到了实效。

贾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紧密联系世情国情,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抽象的理论课讲得出神入化、神采飞扬,不仅给学生们深深的学理启迪和思想熏陶,同时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她探索总结出有自身教学风格与特色的教法。她采用互动式教学,让师生的观点互相碰撞、引发思考,让学生感到既能解渴又能解惑;她用丰富多样的资料、鲜活的案例、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原理”相对抽象的教材符号变成了符合认知结构、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

思政课教师贾凤姿报道②

贾老师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研究者、传播者,更是信仰者和践行者,她把教学高度定位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教学核心放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教给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而教学的归宿则在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经过28年教学实践,贾老师逐渐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结构,以及技能、技巧的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并转化为美的教学形态,在此基础上挖掘出内在的理性美、科学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并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学生的整个身心都被吸引与感染。通过和学生心与心的沟通、交流抓住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学生们的语言解读理论、引导青年,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提升了他们的理论素质和思维能力,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力补充。她做到了理论科学性与教学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思政课常讲常新。

讲实话、讲新话,让思政课鲜活起来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于霞

贾凤姿老师是学校首批本科教学质量免检教师之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被评为免检教师很难。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少大学生眼中被看成是枯燥乏味的“学分课”。如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真正受学生欢迎,实现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学生头脑,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最忌讳的是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多年来,贾凤姿老师始终致力于寻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学生思想实际、成长成才要求以及全面素质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努力做到教学上有的放矢,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贾凤姿老师每天关注社会发展的新思想、新观点、新动态,关注“80后”、“90后”青年的思想特点,每次课前都认真备课。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和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努力回答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问题,做到既不丢掉“老祖宗”,又要讲实话、讲新话,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鲜活起来。

不断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贾凤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专业特质,总结出一套启发式、参与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讲演、辩论等多种教学方式,把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答学生思想中存在的一些疑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操。

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化学生,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和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爱。在大多数学生的眼中,大学教师下课就走,学生们感到很难与这些老师接近。但在贾凤姿老师的课堂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种景象,和蔼可亲的面容、通俗易懂的话语、深入浅出的分析,一下子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感到贾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无论课上、课下贾凤姿老师对自己的事业和学生都倾注了十二分的热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理论的征服力语言的感染力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课程之一,面临着适应时代要求、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任务。贾凤姿教授在自己多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贾凤姿教授教学具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注重修炼自身理论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此,贾凤姿教授反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从理论体系上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前的实践,并根据发展的实践做出准确而又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发。贾老师的课信息量大,理论富有征服力,语言富有感染力,激发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浓厚兴趣。

2、注重历史与现实教育,强化学生的社会主义认同感。

一些大学生接触到现实社会的阴暗面时,往往不加分析地把负面效应统统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面对这样的问题,贾凤姿教授在教学中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出发,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社会,实事求是地看待现实中的阴暗面,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阴暗面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必然产物。

3、注重教给学生“点金术”,使学生终身受用。

在教学中贾凤姿教授始终注重哲学方法论教学,教给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启发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客观、全面、历史、发展地看问题,抛弃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4、注重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80后”、“90后”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贾老师主动适应这一时代的新变化,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准确定位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开放、合作、民主的精神,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扩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由度,以便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肯定。

(本报特约记者吴琳整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