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10-04-1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以需求为导向鼓励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江静、刘志彪《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3)发表《世界工厂的定位能促进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吗》一文指出,我国生产性服务的发展具

有内生性,这可能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将自身定位于世界工厂所决定的。中国以较低价格生产要素参与国际分工,嵌入全球价值链,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代工,对外贸易也以加工贸易为主。这一贸易结构割裂了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的产业关联,代工制造业发展不仅没有形成对生产性服务的有效需求,反而在要素获取方面与服务业形成竞争,进而制约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作者认为,当前政府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措施主要是基于供给层面,却忽略了需求因素,今后的政策应该转向以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巩固和加强生产性服务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进而扩大对生产性服务的中间需求。

物价稳定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发点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张东辉、孙华成《经济评论》(2010.2)发表《中国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的分析》一文指出:物价波动使得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变化越来越小;物价波动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当物价变动1%时,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反向变动0.579%;物价波动对经济增长有着负的直接影响;物价波动通过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的间接影响。作者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物价稳定的因素,物价稳定应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发点。此外,还需考虑保持物价稳定持续性的因素,农民生产时物价处于上涨期,原材料价格高,而农民收获时物价处于下降期,农产品价格低,价格的反差使得农民的利益受损,不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从而影响我国扩大内需目标的实现。

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的前景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以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很大反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学术研究》(2010.2)发表《论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的路径和前景》一文指出,1943年英国和美国政府为建立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提出的“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本来是要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但最后协商建成的是以主权货币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所形成的“牙买加体系”,仍是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制度。1982年,特里芬建议建立超国家的国际信用储备制度,以建立超主权的国际储备货币。作者认为,周小川的建议实际上就是特里芬建议的延续和发展,未来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的路径并分析其发展前景,周小川的建议无疑指出了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方向。

快乐是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浙江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陈惠雄《学术月刊》(2010.3)发表《“快乐经济学”的质疑与释疑》一文指出,20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开始把经济增长置于核心视域。事实上,经济增长是工具价值,快乐才是终极价值。资源配置、社会分配、增长方式等所有经济问题的核心,最终都要看是否有利于增加最大多数人的快乐幸福生活。假如不明白经济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们的幸福问题,就会迷失经济发展、经济转型、资源配置的根本方向,并在遇到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环境损害等矛盾时,缺乏科学的取舍原则。

动态无效率产生的原因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张延《经济学家》(2010.3)发表题为《动态无效率产生的原因解析――对DavidRomer〈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观点的修正》的文章指出,美国经济学家DavidRomer通过一个特例说明有可能存在动态无效率的现象,而没有深究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现象,这种做法在美国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一脉相承。作者通过对拉姆齐模型和世代交叠模型的比较研究发现,动态无效率的现象源于世代交叠模型两期寿命的假定,导致实际利率的变化缺少了约束,会低于持平投资的增长率。作者指出:动态无效率不是来源于资本动态学方程的特例,而是来源于模型的期限结构,内生于模型的结构。萨缪尔森世代交叠模型可以证明这一研究结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