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全球第四大内陆湖变沙漠

2010-04-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阿拉木图记者 张春友 我有话说

正在中亚地区访问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日前来到乌兹别克斯坦的穆伊纳克村。穆伊纳克村曾坐落在咸海岸边,目前却已经处于一片荒地之间,一些大型的废弃渔船停泊在荒漠中。潘基文随后表示,“在穆伊纳克村码头,除了渔船的坟墓,我什么都没有看到”。咸海是“全球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

咸海曾是全球第四大内陆

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间,水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阿姆河与锡尔河。但是在过去的50年间,它的面积骤然缩减了90%。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由于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大量用于农业和工业,加之70年代以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湖面水位下降、湖面急剧下降和湖水盐度增高,鱼产量减少,多种鱼类灭绝,湖盆附近地区大量干盐堆积,植物受到破坏。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35g/L,目前,咸海的含盐量已经上升至100g/L,南咸海的含盐量正在逼近死海300―350g/L之间的水平。目前,干涸的咸海成了一个大盐库,风把这些盐吹到周围,严重地污染了农田,并且含盐量奇高的空气也对周围的居民健康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很多人因此患上了各种癌症和肺病。乌兹别克斯坦因为渔业的倒闭造成6万人失业,渔船在干涸的湖床上随处可见。还有人认为,水面积的缩小已经严重改变了当地的气候,让当地的夏天更炎热干燥,而冬天更加寒冷。有生态专家预测,如果咸海问题不得到根本解决,咸海将于2020年左右完全干涸。

苏联时期,政府曾试图修建巨大的引水渠,把西伯利亚河流里的水引到咸海,以拯救日益干涸的咸海,但最终因工程过于浩大,无果而终。多年来,哈、乌两国不断采取行动,致力于拯救咸海。哈政府重修了锡尔河的水渠,减少了水流的浪费。2003年,哈政府修建了大坝,它阻断了咸海两部分的流通,以保护北咸海。2007年,在哈政府担保下,世界银行再次发放贷款,工程第二阶段开工,其中包括再建一个大坝,力争逆转这一人为的环境灾难。乌则在本国农业灌溉用水紧张的情况下,定期开放水闸,向咸海注入水源。同时,乌还在此前的河床上种植了能够抗旱耐盐碱的植被。

令人遗憾的是,各方的努力并未取得人们期望的效果。今年3月下旬,咸海干旱的湖床形成强烈的沙尘暴。美国宇航局“Aqua”卫星照片显示,一股浅褐色的沙尘羽状物从南咸海的湖床沉积层上升起,并沿着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边境向东南方向吹去。在沙尘羽状物的东北方,两个红色圆点说明这两处区域可能发生野火。专家指出,咸海水位的下降和水域的萎缩,导致原有的湖床沉积层大面积干涸,极易形成沙尘暴。此外,局部沉积层中还含有大量的盐、化肥和杀虫剂等物质,而沙尘暴又将这些有害物质带到更远的地方。

视察结束后,潘基文敦促中亚有关国家搁置争议,共同致力于拯救咸海,尽力恢复咸海生态环境。潘基文同时承诺,联合国将对恢复咸海生态环境给予相应支持。此间生态专家指出,咸海问题由来已久,需要有关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资金短缺、水源不足等将成为恢复咸海生态的瓶颈问题。

(本报阿拉木图4月12日电)

新闻链接

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区内气候干燥,地貌形态以沙漠和草原为主,其中沙漠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4以上,是一个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由于多年来对水资源过度开发而未实行有效的保护,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在:1.湖泊面积缩小或消失,水质下降;2.河流水量减少,河流缩短或消失,水质下降;3.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坏;4.盐碱化土地面积增加;5.沙漠扩大,绿洲缩小;6.沙尘暴频度上升;7.自然植被面积减少,植被类型退化(如密草草原变为疏草草原,草原变为荒漠)。这些变化在咸海流域(包括阿姆河、锡尔河)表现得最为典型。咸海地区的生态危机始于20世纪60年代。40余年来,咸海面积已减少了59%,水量减少了75%,水面下降超过了17米。大面积湖底露出后形成盐漠,而盐分进入沙尘暴又形成危害更大的盐尘暴。在水量减少的同时,咸海及其流域的水质也明显恶化并伴随着大面积土地盐碱化或碘化,仅咸海地区就增加了盐碘荒漠350万公顷。

咸海变成沙漠:这个曾经是世界上第4大湖泊的淡水源,现在成了废船搁浅、骆驼散步的荒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