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朽的康德 不朽的事业

2010-04-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艳辉 我有话说

苗力田先生 

《康德著作全集》(9卷本)近日就要出齐了。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这是一条普通的出版讯息。对于康德哲学的爱好者和研究者而言

,这是令人兴奋的好消息。因为,终于可以一窥康德著作全貌了。对于译者李秋零教授,这意味着他十多年的辛苦劳作终成正果,当他看到《康德著作全集》整齐地摆在眼前时,定会百感交集。对于我,《全集》的策划编辑,俨然也是完成了一项事业。

在清明节假期,清晨春日的暖阳照进书房,站在窗前向外望去,可见粉红色的桃花开得正盛。在这怀恩追远的时刻撰此小文,我缅怀的除了自己的亲人,还有师友,尤其是苗力田先生。十几年前,八十多岁的苗先生刚刚完成了主持翻译《亚里士多德全集》(10卷本)的壮举,又雄心勃勃地组织队伍,启动了《康德著作全集》的翻译工作。为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专门在北京郊区怀柔召开会议,请有关专家座谈,共商翻译大计。会后,苗先生专门为《康德著作全集》撰写一篇总序,题为“哲学的开普勒改革”。

2000年,苗先生去世,译事全部落在李秋零教授肩上。李教授治西方哲学多年,在德国留学多年,对德语、拉丁语和德国哲学都相当熟稔,是极有资格担此重任的。《康德著作全集》共9卷,约340万字。其中除了康德早期的几篇小文为他人译、李教授校,《道德形而上学》为李秋零、张荣合译之外,其余全部为李教授独自完成。不难想象,他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坐了多少个时日啊!我在与学界其他学者交往时,每每聊到《康德著作全集》的进展;当我告诉他们全集的翻译几乎全部由李秋零教授独自承担时,不管他们与李教授是否相熟,无一例外地对李教授的执著和坚韧表现出由衷的钦佩,并发出慨叹:在当今学界,能下这等苦功夫做事的人着实不多了。

此刻,“不朽”这个词出现在我的脑海。

康德是不朽的。日本学者安倍能成的著名的“蓄水池”的比喻已经广为人知了。康德哲学仍然是当代哲学学者思维的源头活水。

苗力田先生也是不朽的。他是我国主持翻译西方哲学家全集的第一人。尽管翻译称不上完美(静态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却不能抹杀其开创之功。他培养的学生,也在薪火相传地从事着哲学事业。不管是远在美国教书并在希腊哲学园地辛勤耕耘的余纪元教授,还是在国内笔耕不辍的李秋零教授,都继承了苗先生那种“要做一点事情”的精神。

翻译《康德著作全集》亦堪称一项不朽的事业。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追求立言方面的不朽,当是学者的本分。甚至可以说,不追求不朽的学者,不是一个好学者。一个具有历史感和较高悟性的学者,不免考虑自己能为后人留下点什么,能对学术真正有所贡献。实事求是地说,如果不是旷世奇才的话,一个即便很优秀的学者能够留下的具有恒久价值的东西也不会很多。因为,一个人一生也做不了几件真正值得称道的事。翻译大哲的著作,虽不是“立自己之言”,仍属于立言的范畴。我们暂且撇开李秋零教授其他方面的著述不论,仅就翻译《康德著作全集》一事来说,他对中国学术史的贡献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当然,李秋零教授不会停下自己的脚步。不久之后,带有详尽注释的“三大批判”单行本将交到出版社,里面将包括更多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翻译体会,对研读康德哲学的人也会更具参考价值。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