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应对地震,日本重视自救与互救

2010-04-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 我有话说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变动剧烈,地震活动频发。如何应对地震灾害一直是日本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除了在加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硬件方面作出努力,日本还特别重视向普通民众普及防震常识,提高全社会共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近年来,日本的防灾抗震工作尤为重视国民个人的自救以及地区居民相互之间的救助,

如何提高地区防灾能力成为各界关注的课题。

15日下午,记者前往东京都目黑区防灾中心的地震学习馆采访,受到了目黑区政府防灾课职员的热情接待。这位职员首先递给记者一本厚厚的《防灾生存手册》,其中详细介绍了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害以及在地震发生后如何保护自己并参与本地区的救援行动等内容。目黑区区长青木英二在扉页的致辞中说,1995年阪神大地震给日本的教训是――要想把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广大民众不能只是等待政府的救援而是要自己采取有效的防灾抗灾行动。社区在地震时发挥的作用非常大,据说在阪神大地震中有八成的获救者是被自己的家人或邻居从倒塌的建筑物下面救出的。这表明“自救”是应对震灾的基础,社区内部的“互救”也极为重要。目前,这已成为所有居民的共识,大家也正在全力提高地区防灾能力。

目黑区政府防灾课的职员进一步向记者解释说,自救包括平时做好应对地震灾害的准备以及在地震发生时有效地保护自己。平常我们在生活中就应该注意房间内家具的摆放位置以及采取必要的固定措施,在窗户玻璃上贴一层防止破裂后飞散的塑料膜,楼道和紧急出口附近千万不要摆放杂物。这些细节看似琐碎但在地震发生时却能够大大减少人员受伤的几率。此外,人们还应该学会如何使用灭火器以及掌握简单的救护知识,这样在家中出现火情或家人受伤时可迅速应对。还有一点重要的是,日本的家庭大都备有一个防灾背包,其中存放着食品、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以及手电、收音机、急救包等防灾用品。

互救则是指邻近区域内的民众自发地组织救援活动。大规模地震发生后,由于通信中断,交通受阻,政府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此时在地震中成功自救的居民则应该迅速投入当地的救援活动。目前,目黑区内成立了各种居民防灾组织并提出了“我们的地区靠我们自己守护”的口号。这些居民防灾组织内部根据职能又分成宣传班、灭火班、救护班、避难引导班以及供饭供水班等。宣传班在平常负责普及防灾知识,举行防灾训练,地震后则负责把灾害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居民并把受害情况报告给防灾部门。灭火班平常负责确认灭火器和贮水槽位置以及举行灭火训练,在震后负责消除火灾苗头以及进行初期的灭火行动。救护班平时则学习救护常识,举行救援训练并确认区内老龄人和残疾人的住所,在震后则负责给伤员进行紧急救助以及帮助那些行动不便的受灾民众,此外救护班还要负责把伤员送到医疗点。避难引导班顾名思义就是在平常确认好避难道路和场所,等到地震发生后带领民众安全地前往避难场所。供饭供水班平常进行紧急状况下做饭的训练并确认受灾时可以使用的水井,地震发生后则在避难场所向灾民提供饮食。

目前,目黑区政府在防灾工作方面最重视的就是帮助各种居民防灾组织提高地区防灾能力。2009年,目黑区防灾课在区内的5个地区分别举行了两场讲习会,向各个地区的居民防灾组织讲解抗震救灾的知识。区政府还为这些居民防灾组织配备了小型消防水泵以及其他救灾用器材。

当然,日本强调民众个人的自救和地区邻里之间的互救并不意味着减少政府提供的公共救援,日本政府对于应对地震灾害制定了一整套完整的法律法规。但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的确能够帮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在地震发生后抵御伤害并迅速开展有效的救援行动。只要全民全社会都高度重视防震防灾,地震所带来的损害就会大大减少。(本报东京4月15日电)

图为地震学习馆的工作人员在防灾地图前向记者讲解目黑区的防灾体系。严圣禾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