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尊老爱幼 真情奉献

2010-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舒寒冰 本报记者李陈续 我有话说

在大别山麓的安徽岳西,共产党员、退伍军人刘磊,是一位为父老乡亲所敬重的“名人”――担任毛尖山乡板舍村敬老院院长和毛尖山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主任的他,被誉为尊老爱幼、真情奉献的楷模!

今年37岁的刘磊,曾经是奔驰在川藏线上的一名汽车兵。雪域高原的艰苦环境和军旅生涯的千锤百炼,把这个山里娃磨砺成为

一个硬汉子。

病退回乡,按照政策可以由民政部门帮助安置工作。可刘磊不干,宁愿自谋职业,不愿给政府添麻烦。而2006年毛尖山乡板舍村敬老院建成后,集中供养了30位老人,需要聘请院长,月工资只有300元,刘磊却高高兴兴的上任了。

敬老院有13位高龄老人,最大的有84岁,其中23名老人是智障或残疾人。刘磊既是院长,也是护理员、炊事员、勤杂工。有些老人已经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刘磊不嫌脏,不嫌臭,为他们洗换衣被。刘磊把敬老院当做自己的家,坚持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帮食堂做早饭,然后像医生查病房一样,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过去看;每天晚上睡觉前,又到各个房间看望老人,老人们安睡以后,他才放心离开。为了给老人们改善生活,刘磊在敬老院养猪、养鸭、养鹅20只,还种水稻、玉米、油菜以及蔬菜、茶叶。副业的收入,除了用于生活需要,每月还给老人们发零用钱。

“你家儿子可真孝顺啊!”2009年4月15日晚,储西元老人因疝气发作,导致呕吐,大量的呕吐物吐在地上、床上、衣服上,并伴随便血。刘磊连夜把老人送到岳西县医院住院。在医院里,跑上跑下的找医生、做检查、缴费、拿药。同病房的病友把刘磊当做了储西元的儿子。一同到医院的敬老院里的老人说:“他是我们敬老院的院长,不是他的儿子,但胜过儿子,他对敬老院的每个老人都是那么好。”

在刘磊回乡自谋职业的日子里,曾经做过几年代课教师,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一直是刘磊的牵挂。2007年,他用个人储蓄并筹资3万多元,在毛尖山乡所属学校配合下,组建了专门为“留守孩子”服务的公益组织――毛尖山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

刘磊的服务中心,在偏僻的山区可算得上应有尽有:5间房屋,200平方米的面积,水电设备齐全,设有图书活动室、留守儿童寄宿宿舍、厨房等配套设施。并添置了电脑、亲情电话和3千多册图书,向留守儿童免费开放。其实,刘磊并不富裕。高原服役留下的职业病,每逢气温下降他会发作,病情严重时他关节疼痛,不能行走,肺气肿病让他呼吸都困难。民政部门对病退军人医药费有补助政策,可刘磊却不愿意去报销,他说“我家日子还过得去,不麻烦政府了,把这些救命钱,用在更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吧。”为了节省费用,刘磊平时尽量用中草药治疗,但就是这样克己的刘磊,为了“留守孩子”却十分大方。

他就像家长一样为了这些孩子的成长。上舍小学有一个全校闻名的“多动症”吴磊,上课坐不住,学习成绩不稳定,课后总是和同学闹矛盾东一拳,西一脚,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接触。刘磊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他既勇敢又鲁莽,既爱劳动又不会劳动;既聪明灵活又粗心大意。于是刘磊针对他的特点进行了一系列训练:把吴磊接到家里,每天放学后对他进行辅导,有时教他写字训练他的认真态度;有时让他整理作业,改错别字来培养他做事细心的习惯……终于,经过半年时间的训练,他进步很快,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成了一个有礼貌,爱学习的好孩子。储蕾由于父亲去世,母亲外出打工,在学校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学习成绩下滑,刘磊便在放学后,经常主动找她谈心交流,带她玩游戏,一起看书辅导,做她的朋友,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储蕾同学心情开朗了,活泼可爱了,学习成绩上去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心结解开了。

家――敬老院――留守儿童服务中心,走完一圈,用不了10分钟时间。刘磊就这样始终在这“三点一线”间奔波忙碌着。

刘磊(右)在给孩子们辅导功课。

资料照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