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见证浦东20年沧桑巨变

2010-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特约记者冯亦珍 本报记者余传诗 我有话说

普通职工姚建良,在20年的时间里,拍摄了10多万张照片,用镜头记录了浦东的巨变,他是浦东开发开放的见证人。

1990年4月18日,当浦东开发拉开序幕时,曾在一家建筑公司从事工程项目摄影和档案管理的姚建良背着相机登上了浦西一幢高楼的顶层,隔岸远眺,拍下了浦东开发前的一张珍贵照片。从此以后,不论春夏秋冬、酷

暑严寒,姚建良不辞辛劳,挎着15公斤重的摄影包,登高楼、穿街巷、进民居,拍摄浦东的旧貌焕新颜,以及许多“第一次”的历史性事件和场景。

姚建良的镜头下,清晰地显现浦东发展的轨迹。1993年3月17日,东方明珠电视塔施工高度达到300米,姚建良找到了一个绝佳的拍摄制高点,他在脚手架的最高处,用鱼眼镜头拍下当时的陆家嘴。以后每年,他都要登上300多米高的东方明珠塔太空舱,以同一视角拍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建设和变化,留下一个个弥足珍贵的历史瞬间。姚建良说,昔日这里都是简陋平房、连片的棚户,以后每年来到这里,内心都涌动着无限的感慨。楼房如雨后春?般崛起,宽阔的道路向远处延伸,城区之间,绿地、碧水、花木相间,现代化城区的规划中,仍保有着田园诗般的情调。24米的消防?望塔曾经是浦东的最高建筑;但是现在,浦东拥有上海、中国乃至世界排名居前的高层建筑。照片诉说着浦东的巨变,再现了浦东20年弹指一挥间演绎着建设现代化城区的成功传奇。

另一位普通的浦东人沈入群,以制作地图,展现浦东开发开放的轨迹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见证人。

沈入群从1990年开始就在浦东的街巷穿行。他的脚步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创业之旅,一路风雨兼程,他用双脚丈量出浦东开发的第一张地图。沈入群说,新浦东的建设,几乎每周都有新的高楼竣工,每月都有新的道路投入使用,沈入群与他的同伴们用一张张亲手绘制的地图,追赶浦东建设的速度。如今,他与中华地图学社合作出版的浦东新区地图已有了15个版本。一张张地图,展现了浦东从农田、芦苇荡、田间土路到现代化城区的飞跃。在浦东地图上,被标示的15层以上的高楼达400多幢,400多个新村小区和别墅群。一个繁华似锦、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区跃然“图”上。

浦东地图真实地记录着交通的发展。1999年版浦东地图,载入了浦东重点设施建设的华彩篇章:浦东国际机场、世纪大道、地铁二号线浦东段、黄埔江观光隧道等重大工程同年竣工。2000年,浦东同时开工兴建3条过江隧道、1条轻轨、1条磁悬浮铁路,5条交通动脉同时上马。一版又一版的浦东地图展示了“浦东速度”。如今,跨越浦江,已有5座跨江大桥、5条越江隧道、4条轨道交通,目前在建的还有两座大桥、4条隧道、3条轨道交通线。它们与浦东机场、浦东铁路、洋山港等,组成了立体交通网。四通八达的交通,为浦东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而浦东不断修订的地图以独特的视角,见证了浦东城市交通建设前所未有的发展。

与浦东开发开放同步,浦东也成为更加环保、生态、宜居的地区。地图上标示的碧云别墅等20多个国际社区,低密度、生态化、高品位,教育、医疗、体育、休闲、文化配套,成为浦东吸引人才的“磁石”,世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入驻这里,享受着高品质的生活。浦东地图上还有被誉为“都市之肺”的陆家嘴中心绿地,堪称点睛之笔。这里曾是棚户区,挤着3000多户居民和60多家企业。拆迁后,这块钻石宝地没有盖高楼,而是以近10亿元的代价建成了10万平方米的绿地为高楼林立的陆家嘴镶嵌了一块生机盎然、赏心悦目的“翡翠”。

沈入群把制作的地图称为政治经济地图,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著名的全球500家企业在浦东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都在浦东的地图上标出。他说,在2008年版的地图上,浦东地图上标示的世界著名企业已有250多家。陆家嘴、金桥、张江等多个开发园区都在地图上标示,显现了浦东开发的步伐快速而稳健。如今,这位八旬老人对浦东地图仍情有独钟。他说,2009年5月,又是一个历史性时刻,经国务院批复,南汇区划入浦东,新浦东的面积从532.75平方公里扩大到1210平方公里,人口从194.29万人增加到268.6万人,浦东地图有了全新的版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