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痛着受困者的痛

2010-04-2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她身体单薄、双眼充血、声音嘶哑,被灾区藏族群众亲切称为“阿达”(藏语中对女性的敬称)。

她在地动山摇中挺身而出、发动并带领群众勇救11名同胞。

她,就是马玉芳――青海省玉树县公安局法制科科长。

“每人都来搬起一块砖,就可能救活一条命!”

4月14日7点多

,一阵巨大的摇晃使马玉芳意识到发生了大地震,她冲出门后马上想到了局里。伸手从院里晾衣绳上取下还在晾晒的警服,马玉芳抬腿就往县公安局跑。

马玉芳和6名民警几乎脚前脚后来到局办公楼下,得知值班战友安然无恙,她的心才算落了地。就在这时,一位当地藏族老阿妈急匆匆地跑到县公安局,告诉马玉芳:“胜利路上的民族旅馆震塌了,里面埋着二三十人呢!阿达,快去救他们吧!”

“救人要紧!去民族旅馆!”马玉芳说罢,带着6名民警就向民族旅馆奔去。当马玉芳等人赶到民族旅馆时,地震已将四层楼房全部震塌。废墟上,几个人在搜寻幸存者。

看到马玉芳等人来了,废墟上的人指着一块混凝土预制件说:“下面有人。”马玉芳趴在废墟上探头看到,楼板下的一名幸存者被楼板和钢筋卡住了。她想向外拉他,又怕钢筋割伤了他;想和大家搬开预制件,又搬不动。

怎么办?马玉芳心急如焚。一位参与救援的群众说:“仅靠咱们这几个人救援不行,得去找人。我刚从山上的打麦场过来,那里有人!”“我去叫他们!”马玉芳扭头向打麦场跑去。

结古镇四面环山,打麦场离民族旅馆2公里,而且是上坡路。在海拔近4000米的地方,40岁的马玉芳跑完2公里的路程后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听完马玉芳恳切的话语,现场6个人立即随她到民族旅馆参与救援。

尽管叫来些人,有了些工具,但救援力量还是远远不够。马玉芳向周围群众呼救:“每人都来搬起一块砖,就可能救活一条命!”

看到马玉芳如此真情,一位在当地承包建筑工程的老板主动开来了挖掘机,一名藏族小伙和一名汉族中年人开来了自家的小型吊车,越来越多的人自发加入到马玉芳的救援队伍中来。此刻,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救人!

救人!救人!

从上午8点多到晚上6点多,整整10个小时,马玉芳的身影一直忙碌在民族旅馆的废墟上。随着大型挖掘机和大量四川籍建筑民工的到来,马玉芳也由最初参与救援的“指挥员”变为直接参加救援的“战斗员”。

微弱的呼救声从废墟中传来,她赶紧循声把砖头和土块一块一块往外扒,扒一阵,听一听;再扒一阵,再听一听,整整扒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发现了目标。

废墟下的情景,让人心如刀绞!一个1岁多的孩子被妈妈紧紧抱在怀中,妈妈已经遇难,但她的手还紧紧地抱着孩子,掰也掰不开……作为母亲的马玉芳,泪如泉涌,她赶紧叫其他民警将这个孩子抱出去。

马玉芳一刻不停,嘴里喊着:“救人!赶快救人!”喊到最后,嗓子都哑了。

到晚上6点钟,马玉芳和同事们在群众帮助下一共救出了5名幸存的小孩和6名大人,并将他们全部送往医院。这时,前来救援的部队接管了民族旅馆救援任务。直到这时,马玉芳的心才略微宽松些。

马玉芳找了一块预制板缓缓地坐下,打算休息一会,一位群众给她塞了一瓶水。马玉芳这才意识到自己有10多个小时水米未进了……

“把更多活着的同胞带出这场噩梦”

在尘土飞扬的街道疏导交通,在牦牛广场的帐篷前为外地增援的同志煮方便面,在指挥中心残破的桌子上为前来报告家人伤亡和失踪人员的群众做记录……随后的几天里,马玉芳马不停蹄。

3天后,马玉芳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哪知,家里土坯垒的房子早已倒塌,幸运的是丈夫没有受伤。马玉芳还惦记着在西宁的母亲和女儿。其实,地震当天,这一老一小一直在给马玉芳打电话,一直没打通。直到马玉芳回到已是废墟的家里,在砖土堆中找到手机,母女三人才通上话。得知都平安,双方大哭一场。

“看到那么多同胞遇难,我为没能抢救出更多生命深感难过。”马玉芳说。

如今,身穿警服的马玉芳和她的战友们已成了灾区街道上一面醒目的旗帜,认识她的藏族群众一见到她就喊“阿达”,还会过来拉起她的手说几句话,用脸庞轻碰她的脸。马玉芳说:“把更多活着的同胞带出这场‘噩梦’,是我的心愿。”(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21日电记者丁铭、任鹏飞、王大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