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警钟长鸣,科学救援

2010-04-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陈克勤 我有话说

战火中诞生的以色列,全民忧患意识非常强。虽然近七十多年来以色列没有发生过强震,但以色列地处地震活跃断层,抗震救灾构成维护国家安全和全民防灾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色列抗震减灾工作由国家基础设施部牵头,该部经常研究抗震问题,并设立了地震信息中心,协调各组织和机构的相关信息,评估和加强不同部委的

地震防范措施。以色列的建筑法律规定,所有的建筑必须有严格的抗震设计和验收体系,必须经地方政府和专家审核才能动工兴建。建筑设计部门考虑得非常细致,比如煤气罐只能放置在居民房外,通过管道与厨房连接,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引发煤气罐爆炸造成的次生灾难。到以色列访问的人都对该国家家户户的地下抗震防空室印象颇深。实际上,这种抗震防空室最早是为了躲避战争期间敌方的轰炸而建,后来逐渐完善,成为既可抗击核轰炸,又能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生存空间”。抗震防空室内存有可供全家人维持一周所需的食品、水和急救药品等。建筑设计人员还为高层建筑物设计了特殊的救生衣和耐高温绳索等,灾难发生时,居民可利用这些救生工具,通过阳台、门窗或建筑物裂缝逃生。

海湾战争后,以色列成立了后方指挥部,统管民防抗灾,下设城市搜救、核生化防卫、紧急医疗服务和社会治安四部分,全民防灾的职责越来越明确。以色列是“全民皆兵”,因此,国防军内设有战时与灾难紧急救援队,现役军人和退伍军人在紧急灾害发生时责无旁贷地成为救援的主力。以“国家救援队”有250多人,配备气囊千斤顶、切割、钻探、测向定位等救援设备和医疗设施。该救援队多次参与国际救援行动,享有国际盛誉。此外,以色列的非营利救护组织“红大卫星”也担当救灾重任。据介绍,以色列全国有1500多个警报器,灾难信息可一下子传遍全国。全国的96个消防站有消防车约500辆,白天30秒、夜间60秒内即可启动奔赴现场救援。警方还可通过手机、电话和出租车无线系统随时发布灾难警报,动员社会力量参加紧急救援。

以地震专家指出,非洲板块、阿拉伯板块与欧亚板块每年以1.3至2厘米的速度相互挤压、碰撞,东地中海成为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地带之一。约旦河谷一千年前曾发生过7级以上大地震,按每700年至1000年为一个大震活跃周期来计算,现在已到了本地区地震高发临界点。地震专家强调,人类目前对地震虽然尚无法精确预报,但可以通过预防尽量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以色列把全球各地发生的大地震作为警钟,进一步加强国内防震和建筑监督,普及地震防灾知识,加强医院、商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的防震措施,加强对海法等山城地区的建筑和水库等大型建筑物的检测力度。专家认为,只要预防为主,措施得当,就能将任何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灾难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本报特拉维夫4月2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