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旱灾

2010-04-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夏代末年(约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流域大旱,“伊洛竭而夏亡”。

商朝成汤十八年至二十四年(约前1766―1760年),连续七年大旱,河干井枯,赤地千里,民无死所,白骨遍野。

周朝自宣王末年到幽王初年(约前803―780年)大旱灾与大地震直接加速了西周的衰亡。

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4年)

,四月,关东旱,郡国四十余饥,人相食。

王莽建平四年(前3年),史载“连年久旱,亡有平岁,北边及青徐地,人相食……饥民死者十七八”。

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大旱,造成江、汉、河、洛皆竭。

唐中和四年(884年),江南大旱,引发饥荒,人相食。

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史载“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

元朝天历元年(1328年)至至顺元年(1330年),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连年大旱,饥民相食。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河南“大旱遍及全省,禾草皆枯,洛水深不盈尺,草木兽皮虫蝇皆食尽,人多饥死,饿殍载道,地大荒”。此后陕北连年大旱,流民激增,终于引发大起义,明朝统治也随之而终结。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全国13省受旱,“草根树皮,搜拾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

光绪三年至四年(1877―1878年),华北大旱,“晋豫奇灾,居民死者百数十万”,史称“丁戊奇荒”。河南、山西受灾最重。史载:“河南全省大旱,夏秋全无收,赤地千里,大饥,人相食”。

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山东、河南、山西、陕西、河北等省遭受40多年未遇的大旱,灾民2000万,死亡50万人。

1928―1929年,华北、西北、西南等13省535县大旱;陕西全境共940万人受灾,死者达250万人。

1942―1943年,中原大旱,仅河南一省饿死、病死者即达300万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