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会呼吸的展馆

2010-05-02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上期回顾:

《“小美人鱼”游到中国――访上海世博会丹麦馆总代表白慕申》,刊于2010年4月30日《光明日报・世博特刊》。

1970年大阪世博会时,日本正处于大力发展经济的时代。那时候,日本人尤其是年轻人有着了解世界的迫切愿望,而大阪世博会正好

满足了这一愿望。现在来看,大阪世博会的影响有二,一是加深了日本与世界的彼此了解,二是由此带来的都市化发展。现在,上海世博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世界将通过世博增加对中国的感知,上海世博会也是中国发挥和进一步提升软实力的好机会。

馆长专访(2)

这次日本馆“紫蚕岛”的中文昵称是通过网络征集的。紫色在中国和日本都是高贵的颜色,而从蚕茧中抽取蚕丝、制成丝线、织成丝绢的工艺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的紧密联系。参观日本馆,首先会看到遣唐使、鉴真东渡等日中两国源远流长交往历史的回顾。一位位先驱用心灵和信念写就的传奇,历经千余年,仍然拥有激荡人心的力量。同时,作为现代日中友好的象征之一,日中两国的艺术家还将在日本馆上演保护朱?的舞剧。

日本馆建筑充满科技元素,主要有三个特色:循环呼吸部、发电膜和干雾。整个展馆就像人体一样。人喝水以后身体温度会降低,阳光照射以后会变暖,展馆也是这样。它吸收雨水以后,场馆的温度就会降低,阳光照射进来,也可以通过循环系统和太阳能系统供电。所以,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就可以减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是一个重要主题,日本馆对解决环保和节能问题提出了一个方案。

日本馆的参展主题是“心之和、技之和”。我们想表达的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等课题与美好生活之间的均衡可以通过“技之和”实现,但更重要的是“心之和”。在日本,有句话叫做“心技一体”,两者很好地融合,才能取得成果,才能有美好的未来。比如,有效利用环保技术需要一颗对地球、对人类的关爱之心。这与“和谐社会”的“和”一样,需要结合、调和。

日本馆是一个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整体故事。你可以看到“生活墙”,它由三面全球最大的152寸等离子屏幕组成,宽度达10米,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受未来生活。此外,除了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还有一个“伙伴”机器人,将为“看护及医疗援助”、“家政服务”提供帮助。我们相信,科技的目的在于更美好的生活。

(本报记者李金桀、高建进采访整理)

图为本报记者高建进采访日本馆馆长江原规由(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