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资源型省域城市化的路径选择

2010-05-0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波 我有话说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证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加快推进现代化的两个轮子。以城市化为依托,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力”拉动的发展格局,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国内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它完全符合我国总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资源型省域城市化面对的难题

一般来说当工业化完成时,城市化率将达到70%。如此巨额数量人口的生活转型,所涉及到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空前巨大,其复杂程度超出想象。一些资源型省域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更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困难。对此,亟须以前瞻性的眼光超前谋划,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制定战略规划,做好路径选择。这里试以山西省为例,粗略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山西省长期以来是国家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多数城市是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城市和资源型城镇构成了山西城市体系的主体。这些城市或因煤而兴,或先矿后市,存在着诸多先天不足,主要是:

城市建设落后,城市功能不足。工矿城市在建设之初,是作为生产基地建设的。先生产,后生活,是生产取向而非生活取向。这一指导思想长时间深度影响到城市建设规划。生态容量有限,市场发育不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商贸、物流交通等公共设施不足,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不健全。

长期煤炭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在有些工矿区二氧化硫超标排放,废渣成山,污水四溢,河湖干涸,泉溪断流,进而殃及到城市空气质量、水资源安全和绿化覆盖率,等等。

工矿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未能融合到区域经济发展之中。一个城市内,几个央企,几个省属企业,或者煤半城,钢半城,企业发展基本不依靠区域经济的支持,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十分有限。企业办社会,工矿区内自成体系,自我循环,与所在城市没有文化融合。

资源型省域城市化路径探析

像山西这样的资源型省域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创新思维,做好路径选择,探索出一条符合本省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化模式,其关键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做好城市规划。做好城市规划是城市政府的第一位任务、第一位责任,要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城市规划要明确城市的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功能布局和综合配套,核心是要科学。历史上由于规划不当造成城市发展瓶颈、居民生活不便和频繁的拆建,损失极大,教训极深。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高起点,着眼当前,谋划长远,科学制定城市建设规划,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体系,使城市越建越美,城市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使城市成为能承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人才宜居、人民称道的人居中心。

坚持走生态兴省之路。优良的环境是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是高端产业和一流城市的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生态就是关注未来,保护生态就是保护发展。山西有黑色的宝藏,黄色的厚土,红色的传统,更应有对绿色的追求。近十几年来山西大力实施节能工程、造林绿化工程、蓝天碧水工程,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初步见到了成效。但是,要从根本上改善山西的生态环境,让荒山披上绿装,河道清水复流,还需要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有了山川秀美的山西,才会有生态优良的宜居城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能源基地绿色转型。山西是国家的能源基地,这一定位无法改变。山西要扬煤之长,克煤之短,牢固树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理念,把低碳观念引入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低碳能源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和消费体系,建设用现代技术装备和先进工艺装备起来的绿色新型能源基地。通过增加煤电就地转化、高效脱硫除尘、发展煤基燃料,资源循环利用,减少耗能排碳,最大限度降低资源开发的环境代价。2009年山西通过煤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矿井数由2600座减至1053座,平均单井产量由30万吨提高到100万吨以上,保留矿井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开采。大整合的积极效应已经显现。2009年煤矿安全事故起数下降40%,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328,相当全国平均水平的1/3,煤炭资源回收率将由平均15%提高到80%以上,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由能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型转变。以煤、电、焦、冶产业为依托,既利用本省的投资需求,又利用本省的资源低成本市场,向产业的两头延伸,在重型装备、煤机制造、铁道装备、煤炭深精细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方面争创一流水平,形成更长的“微笑曲线型”工业产业链。综合考虑自然禀赋条件、商业上是否便利和区域定位等各种因素,调整区域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采取“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创造环境和改革产权制度相结合,以科技进步为先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城乡发展,支持自主创业和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农村人口融入城市创造条件。

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承载力。缺什么补什么,抓紧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要加大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遍商品房和廉租房、公共租赁房供应量,为伴随城市化而大量涌入城市的新市民安居创造条件。积累财力,为他们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山西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民俗文化、旅游文化资源众多,要着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持城市的特质。

提高教育水平,挖掘人力资源潜力。自然资源越挖越少,人力资源却是越挖越多。提高教育水平,完善培训网络,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对增强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实现充分就业至关重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市民越多,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增加就越快。农民进了城,一要有事做,二要有房住,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无异于是贫困搬家,还会酿出新的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为城市化的加快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支持。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资源型省域城市化推进遇到的困难尤多。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进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地做好这一篇大文章。(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