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只是观光

2010-05-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随着世博会开幕,各大旅行社相关线路的报名都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冲刺阶段。从年轻人到老人,从全程跟团到半自助式自由行,从上海一地到华东全景,从小众主题游到明星参团助阵,旅行社报名的火热清晰地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号:世博特色旅游热已经到来……世博会给旅游带来什么,有关专家学者为我们做了解析。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文建:

推动旅游内生性成长

世博会会促使上海现代旅游业的内生性成长。第一,世博会等带来理念的提升:包括从发展旅游业的资源导向、市场导向、政府导向演变到活动导向。事件经济及其活动管理导入都市旅游,将提升都市旅游的产业能级和形成事件活动产业化集群。第二,内涵的扩展:事件经济的核心是聚集、创新和整合。巨大的人流集聚、长时间延展、市场空间的放大,必然突破原有的旅游产业六要素,增加知识性、信息性、技术性、生产性和公共性要素,如都市旅游的会、展、节、奖、演、赛等。第三,功能的扩大: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服务业,在引领市场化最终消费作用愈来愈突出的同时,其生产性服务功能也日益凸显,最直接表现是旅游的服务对象由一般消费者扩大到了生产者,由个人扩大到了企业,旅游不仅是民生产业,又是动力型产业。第四,形态的延伸: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阶段,现代旅游业受到生产服务业、专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创意服务业的明显影响,出现产业融合、分化和衍生的趋势,如工农业旅游、创意旅游、在线旅游、节事旅游、邮轮旅游等。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冯学钢:

带来旅游能级提升

上海世博会的作用不一定具体表现在旅游利润上,而主要表现在上海都市旅游环境改善上。世博旅游不只是观光,世博会让我们进一步思考上海如何从单一的观光或商务目的地,转型为融观光、商务、世博会和迪斯尼、文化娱乐、修学考察、医疗保健、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这一话题。

世博会这一国际性节事活动,为上海带来旅游能级增长、品牌强化,以及会展商务旅游、旅游公共服务、国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内外契机,推动上海旅游进入世博新周期,形成上海旅游经济聚变的巨大动力。上海旅游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多中心、多流向、多圈层的旅游格局,一个全新的多要素、多功能、多形态的新都市旅游综合体,一个全新的枢纽型、中心型和都市型旅游目的地。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巴兆祥:

给上海带来“红利”

我个人认为,上海世博会对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有较大影响是肯定的,它的作用不一定具体表现在旅游利润上,而主要表现在上海都市旅游环境改善上。

世博会将极大带动上海旅游环境改善,具体来说世博会将给上海带来的6大“红利”:完善与增强上海旅游基础设施;原有的旅游资源得到较好的整合,如推出33条世博之旅线路等,大大加速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增加新的都市旅游资源,如将留下大量新的世博旅游遗产;改善上海的都市旅游软环境;积累举办超大型节事活动运营管理经验,如展馆管理、运营方式等;提升上海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世博会是一个做到全世界的巨大城市广告。

上海交通大学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武邦涛:

着眼后世博“新都市游”

应充分发挥世博会在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的引领和拉动作用,珍惜世博会带来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使其后效应得到持续发展与延伸,形成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和产业高地,成为推动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擎之一。后世博时代,上海旅游必须实现:从“旅游城市”向“旅游目的地”的嬗变;从“世界著名”的外在感应向“国际一流”的内在标准转变;从城市化的“都市旅游”向新都市主义的“新都市旅游”转变。要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目的地评价系统,利用世博会契机取长补短,打造主体功能区,构筑新都市旅游空间,提炼三大典型特征(旅游多样性、旅游新风貌、大部门作为),培育三种核心能力(接待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成为真正引领长三角服务全中国的旅游旗舰,实现上海创建世界最佳都市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本报记者李慧整理)

近日,河南省济源市承留一中开展“画海宝迎世博”活动,图为孩子们在展示自己在瓦片上绘制的“海宝”。吕剑平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