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澳门教育:持续进步 发展有道

2010-05-0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苏朝晖澳门东亚大学社会科学一等荣誉学位毕业后,自1989年起,一直在澳门教育部门工作,1998年取得澳门大学教育行政硕士学位,

2003年至今担任澳门特别行政区教育暨青年局局长。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苏朝晖

本报记者练玉春

回归祖国10年来,澳门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内地在关注澳门所取得成就的同时,对澳门教育发展也非常关心。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澳门教育暨青年局苏朝晖局长,以此了解澳门教育的一些基本情况,以期可以对内地教育有所启发。

特色突出、成绩卓越的澳门教育

记者:内地民众对澳门充满好感,对澳门教育也非常关心,您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局长,请为大家介绍一下澳门教育的情况。

苏朝晖: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所负责的是非高等教育的各项活动。我很高兴为大家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因应社会不断的变革和年青一代发展的需要,特别行政区政府近年来在非高等教育领域施政的基本理念是:秉承“持续进步,发展有道”的指导思想,以“提升教育素质,促进全人发展”为根本目标。

我们将完善教育制度、加大教育投入和提升教学人员队伍素质作为非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着力推进包括私立学校在内的十五年免费教育、小班制和小班教学以及学制和课程改革,加强教育品质保障机制的建设以及对家庭经济有困难学生和各类有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援助,并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记者:“十五年免费教育”让人印象深刻。请您介绍澳门是怎么规划这个概念的。

苏朝晖:这与澳门的经济、人口状况有关。从2007―2008学年起,澳门将之前实行的免费教育由12年延伸至15年,即从幼儿教育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都予以免费。免费教育学校由实施正规教育的公立学校和提供免费教育的私立学校共同组成。与此同时,特别行政区政府亦向未加入免费教育学校系统的学生发放学费津贴。2009―2010学年,津贴金额已调升为幼儿教育及小学教育的学生每学年10000元澳门币,初中及高中教育的学生每学年为12000元澳门币。

记者:免费教育的确根源于经济和人口的实际情况,不过把幼儿教育涵盖进来的思路也值得内地借鉴。一直是澳门教育一大特色的小班教育,也同样有内地可以学习的地方。

苏朝晖:小班教学不仅是班级学生人数的降低,更重要的是在于教师可因应学生的个别差异,透过更多的师生互动展开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特别行政区政府采取多项鼓励措施并投入相关资源,让各教育阶段的每班学生人数均得到明显下降,从1999―2000 学年至2008―2009 学年,幼儿教育平均每班学生人数由37.9人减至25.0人,小学由45.2人减至31.0人,中学由43.1人减至35.3人;师生比方面,幼儿教育由1:30.2优化为1:17.6,小学由1:30.8优化至1:17.3,中学由1:23.2优化至1:17.1。

记者:那么,具体的教学效果如何呢?

苏朝晖:效果是比较好的。特别行政区政府自2003年开始组织澳门15岁中学生参与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办的“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PISA)的测试,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同龄学生作比较。从2003年和2006年的测试结果显示,澳门学生表现出良好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测试成绩在参加该计划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中居于较前的位置,且学生成绩受其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影响较小,表明澳门学生享有较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服务于教育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记者:从您之前的介绍中,我们已经感觉到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对于教育尽心竭力的态度和主导作用。您所任职的教育暨青年局是主要的教育机构,请介绍下澳门教育暨青年局的工作。

苏朝晖:教育暨青年局(以下简称教青局)作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一个构思、指导、协调、管理和评核非高等教育的各项教育和辅助青年及其社团的组织单位,其职能主要包括执行教育及青年政策;为教育机构的良好运作提供所需条件以提升教育素质;贯彻义务教育以保障适龄儿童的就学权利,并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推动职业技术教育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机会;发展持续教育鼓励居民终身学习;协调及监察学校的教育活动等。

记者:我知道私立学校是澳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部分学校,政府机构如何管辖?

苏朝晖:现时澳门的学校系统由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组成,其中私立学校占学校总数的八成以上。澳门私立学校虽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自主权,但不妨碍教青局与其他政府部门依法行使监察权是私立学校办学的前提。同时,在课程安排、教学人员资格、招生、收费等方面,学校仍须遵守政府颁布的相关法规和指引。此外,学校每学年结束后要把财政报告交予教青局进行审核,以确保资源的合理运用。

特别行政区政府一直以促进教育发展为己任,逐年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在2007―2008学年全面落实15年免费教育的同时,积极协助学校推行优质教育,持续优化学校的环境和设施,有计划地鼓励学校降低班级学生人数,优化师生比例,进一步完善教与学的条件,并于2007年成立了“教育发展基金”,以便更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学校开展各类发展性教育计划和活动,提升教育素质。

记者:可以这么说,服务教育,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定位和作为。那么对于那些有特殊教育需求的人群,如何满足其需求?

苏朝晖:向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特殊的教育服务,是政府必须考虑和作为的。在澳门,我们提出“融合班”的概念。为让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发挥个人潜能,对于可透过小量特别辅助便能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及成长的学生,将作为融合生在普通班级内就读,以便协助他们更容易地融合社会。为此,特别行政区政府持续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公立学校自2006―2007学年开始增设资源教师,以强化对融合生和相关教学人员的辅助;而对于有融合生就读的私立学校,在免费教育津贴的基础上,学校可因应每名融合生获得两倍额外资助,以便增聘教学辅助人员及实施辅助措施,学校亦可就修建无障碍环境设施、添置教学设备或器材向“教育发展基金”提出资助申请,为融合生创设更佳的学习条件。

透过上述措施,澳门入读普通学校的融合生人数不断上升,2008―2009学年,超过四成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就读于融合班。

交流促进澳门教育全面发展

记者:自回归以来,澳门与内地的教育交流为澳门教育也注入活力,请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苏朝晖:澳门与内地的教育交流越来越频繁,这有利于澳门教育的发展。

2005年,首届“粤澳校长论坛”于澳门举办,为扩大活动成效,2008年论坛的参加者由粤、澳两地校长扩展至内地江苏省、吉林省、北京市和上海市,以及香港、中国台湾的校长。另外,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5年促成粤澳两地10组学校缔结成“姐妹学校”,2008年再有10组粤澳学校缔结姐妹合作关系,以进一步推进粤澳学校间的相互交流。

为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和《关于加强泛珠三角区域教育交流合作的框架协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近年积极与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及香港特区教育行政部门开展教育交流与合作,2005年签署《粤澳教育交流与合作意向书》,2008年进一步与广东省教育厅签署《推进粤澳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协议书》,并与深圳市教育局签署《深澳教育合作协议》,促进学校合作、加强行政人员和教学人员及学生交流。

记者:那么,澳门民众对于与内地的教育交流态度是很积极的。

苏朝晖:澳门对于祖国有很强烈的认同。特别行政区政府也非常重视对全澳市民,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爱国教育。近年来,教青局有序地开发有关课程和教学资源,特别是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根据澳门的实际情况出版不同教育阶段的《品德与公民》教材。同时,鼓励学校将爱国爱澳教育贯彻在学科当中,并透过“教育发展基金”,支持学校组织和开展“认识祖国、爱我中华”学习之旅以及各类型的爱国教育活动。

另外,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合办,组织澳门高中学生前往珠海军营参加“澳门青年学生军事夏令营”,同时教青局还与广东省中山市国防教育训练基地合作为澳门初中二年级学生举办“国防教育营”等活动,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增加其自我认识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国防事务的认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