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舞蹈论坛热议《话说中国舞蹈》

2010-05-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宫苏艺 我有话说

《前妻》

《徐海东喋血町店》

《方队》

《疯狂的玫瑰》

去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光明讲坛”栏目刊发资华筠撰写的《话说中国舞蹈》后,在舞蹈业界和社会上引发了对舞蹈理论的广泛关注。以此为契机,中国舞协《舞蹈》杂志社近日在北京主办中国舞蹈论坛,以“话说中国舞蹈”为主题,集合舞蹈理论专家,交流舞蹈史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舞蹈艺术批评的内在规律,让舞蹈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实践服务。论坛议题涉及资华筠舞蹈思想的主要贡献,舞蹈观及其治学道路的启示;舞蹈学者和主流传媒在大众舞蹈教育中的作用;舞蹈史论研究的新思想与新成果;关于舞蹈评论的标准:文本的客观性与舞评人的主观视角等。

音乐学者田青说,资华筠曾经是优秀的舞者,离开舞台后从事研究,在两个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成就。《话说中国舞蹈》也体现出这种实践和理论结合的特点:一是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是实践实感和生动可信的;二是把史和论自然融合、天衣无缝,在历史中找寻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并引申到实践中去;三是在有限的篇幅里探讨舞蹈的方方面面,在广度和深度的结合上把握得很好。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长罗斌认为,《话说中国舞蹈》这篇理论文章自始至终贯穿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以“舞蹈生态学”的科学方法论作为根基,凸显学术的主体意识和当代精神;以学理规范为旨,突出舞蹈学的本体思维属性,认真雕琢着舞蹈自律美学的学术志向,努力实践着学科建设的系统性;以舞蹈学的史论建设为纲,贯通古今、史论合一,融汇多学科滋养形成整体思维的学科视角,赋予中国舞蹈学以新形象、新结构和新观念。其创新点一是基础舞蹈学的重大拓展,融汇了历史学、生态学、文化人类学、艺术学的多维视角,宏观、中观、微观相互关联,最终贯通于舞蹈学本体特性的凸显和学术创造力的开掘;二是“全息性”舞史观,提出“以人传舞”的人文舞史观,强调“以人为本”的史学思维,关注舞史演进中人和人的行为,凸显舞蹈“活态传承”的特性;三是统合古今,方法领引,同时以舞人、舞种为据,使民间舞蹈研究提升到应有的学术地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江东说,中国舞蹈在过去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舞蹈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危及到其当代走向。中国舞蹈将来要走向何方?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知道我们是从哪里来的。《话说中国舞蹈》给我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我们应当在走向未来之前,把自己以往走过的路径再梳理得较为深刻、仔细一些。想清楚这个问题才会调整好自己,走向一个更加健康、合理的中国舞蹈之未来。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史红认为,在资华筠的舞蹈理论贡献中,舞蹈生态学无疑具有特殊的地位。它倡导的把舞蹈置于特定的环境关系中综合地、多维地进行考察的基本方法,给舞蹈美学研究以启迪。舞蹈美学探讨舞蹈的审美表现、审美规律、审美特点、审美价值。舞蹈之美表象的背后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历史、社会因素,我们不能就美而论美,而是应该将舞蹈之美与自然、社会文化等生态环境相连,综合、全面地分析其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对舞蹈之美的影响,其成因、特点、方式与规律等问题。在考察民族舞蹈的审美特点时,应与民族文化特征、风俗、生活方式、历史相联系;在考察当代舞蹈的审美特点时,则应与当前的社会变革所反映的文化潮流、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相联系,如市场经济对当代舞蹈的正面与负面的影响等,从而更准确、深刻地反映其本质内容。

文化部科技司司长于平在发言中说,与《话说中国舞蹈》相应,我更喜欢资华筠那篇《专业舞人的职业尊严和对“舞蹈研究”的思考》,读这样的文章,觉得她是我们舞界真正有思想的舞者,真正会思想的舞人,真正敢思想的“舞士”!我之所以推崇这篇文章,在于她提出了“舞蹈的职业尊严”和“舞评的健康生态”这样的命题。为着营造“舞评的健康生态”,资华筠的主张可以归结为讲真话、明真相、析真理。对于舞蹈批评而言,这是不断深入的三个层次;对于批评家而言,这是不断提升的三个境界。

论坛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主持,参加和发言的还有赵青、明文军、林力平、王伟、许锐和杜晓青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