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顺德改革的“智囊”力量

2010-05-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罗旭 我有话说

新闻提示2008 年8 月25 日召开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拉开了地方机构改革的序幕。按照时间表,全国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完成后,同时启动市县级政府机构改革、提出改革的要求以及预案。目前,全国各地的地方机构改革正在全面推进。

2009年9月,备受关注的顺德大部制改革方案亮相,一下子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41个党政机构减至16个,精简幅度接近2/3。

2009年9月16日,顺德大部制改革“石破天惊”,引发全国关注。同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深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力推大部制改革的“顺德样本”,并向全省推广。在近日结束的全国编办主任工作会议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先行先试、党政联动的改革获得肯定。

半年时间以来,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场被称为“当代中国最为大胆的体制改革”背后,有一批默默无闻、尽心尽职奉献着自己的慧心和才华的“智囊”,他们就是来自国家行政学院的公共行政学者许耀桐、马庆钰、宋世明和竹立家。他们用才识和智慧为顺德改革制定了改革方案、构筑了理论基石,推动一向以创新著称的顺德,将改革的手从经济领域伸向了政治领域,再次成为改革的先锋。

为什么是国家行政学院

2008年12月下旬的一天,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区委书记刘海到国家行政学院,造访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专家许耀桐。他提出,请国家行政学院的研究力量组成课题组,开展《顺德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项目。

许耀桐回忆说,早在2007年3月,国家行政学院及北京大学就同顺德有过合作,为顺德做过公共服务型政府研究的课题,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次合作,是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再一次合作。

“国家行政学院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三位一体的方针,在教学和科研的同时,要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身为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的许耀桐介绍,多年来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在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一直承担着决策咨询的职能。

《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研发》、《山西省长治县“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湖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对策研究》、《吉林省农村社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研究》……翻开国家行政学院建院以来的科研项目一览表,看到的很多题目都是在为各级政府决策咨询服务。

在政府管理创新的理论前沿不懈地探索前行,并在行政改革过程中发挥知识库、智囊库的作用,是国家行政学院一路走来的生动写照。截至2009年底,国家行政学院共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软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68项,包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体系等重要决策咨询研究任务。

为了加强国家行政学院的决策咨询工作,2008年中央编委批准国家行政学院机构调整方案,同意学院成立“决策咨询部”,把向中央政府建言献策、为政府提供咨询决策服务的职能从科研部分离出来,对外开展工作可使用“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研究中心”的名称。

作为国务院直管的正部级事业单位,一直由国务院秘书长担任院长的国家行政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和资源,在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方面地位卓然,一启步便高人一筹。

2008年10月,学院创办《送阅件》,建立起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重要决策咨询建议的直接渠道。截至2009年底,国家行政学院共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决策咨询报告130多篇,得到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的有80多篇、170多条,这些报告被批转给各地各部门后,对制定决策和改进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慢慢地,各地各部门在进行改革时,也越来越多地开始主动向国家行政学院寻求智力支持。”许耀桐这样说。

为什么是顺德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一直为广东全省乃至全国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探路者,肩负着为全省深化县级体制改革、推进科学发展提供示范的重任。“可以说,顺德发展的历史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曾多次表示,顺德这块土地上“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良好的承受能力”。

具有改革创新传统的顺德,敢为天下先,也善为天下先。在上个世纪80年代,顺德开创了“顺德模式”,实现了从农业县到工业县的第一步跨越,成为赫赫有名的“广东四小虎”。1992年,顺德主动向省里提出“进行综合改革试验”,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二步跨越。1999年7月,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又将顺德确定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市。不断改革创新的结果,是顺德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0年起,顺德连续5年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榜首。

近几年,随着社会风云的不断变幻,顺德体制问题提前露头,新旧矛盾相互交织。特别是,受县级传统体制机制的牵制,顺德以往改革的边际效应正在稀释,连续4年的全国百强县“龙头老大”从2005年起也拱手让人。

2008年11月,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广东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顺德被列为广东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顺德又一次站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要在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先行一步,当好体制创新的先锋。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我们经历过历次改革,这次最难。难在哪里呢?关键在于定向思维的束缚。60年来党政机构虽历经数次改革,但基本架构没变。决策者是在这样的体制下长大的,耳濡目染这么多年,想一下子跳出思维惯性谈何容易?”面对困难,顺德“一把手”刘海冷静而坚定:“但必须跳出来!顺德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方法总比困难多。”

2008年12月31日,顺德区政府与国家行政学院签订合作协议,顺德大部制改革悄然启动。

为什么是大部制

“我们是基层,核心是要解决问题。我不在乎机构的多和少,而是重视它的执行力。”在北京市西北三环外的国家行政学院主楼里,刘海一见面就对许耀桐明确了自己的态度。而许耀桐也清晰地领会他的言外之意――顺德不怕改革力度大,经济发达地区必须办事快捷有效。

课题组接受了顺德区党委和政府的委托后,先后对福建省石狮市编办、海南省编办和儋州市编办、深圳市编办和光明新区管委会、上海市编办和浦东新区管委会、闵行区编办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广泛征询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建议,并查阅收集了近期国内各地政府机构改革的相关资料,参考吸收了港澳地区和新加坡政府机构设置与运行的有益经验,在紧密结合顺德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最终在2009年3月形成了顺德政府机构改革的研究报告,大胆地提出党政合署,并将顺德的党政机构从41个减为16个。

课题组一致认为,按照大部门制的本质要求进行创新,实现职能转变与机构调整,是本次改革的基本要求。许耀桐说,顺德在1992年机构改革中,就对党政机构实施“撤、并、建”的“手术”,将机构精简了1/2,实际上这已经是大部制改革。“我们这次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在1992年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完善和提升,赋予新的内涵。”

课题组明确,顺德要跳出精兵简政的框框,这次机构改革不是一味地做减法,而是根据政府职能的需要,该强化的强化,该弱化的弱化。“最后减少了多少部门,多少编制,不是评价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行政效率有没有提高,执行力有没有增强,为市民服务的水平有没有增强,这才是评价标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学者,许耀桐也希望通过这次改革能实现自己多年的学术理想――至少在顺德,能够彻底改变“全能政府”的观念,全力打造以人为本、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我们坚信,在制度改革中先行先试,决不是冒了风险、肯定吃亏,而是赢得主动、占尽先机。”许耀桐在《顺德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报告》最后这样写道,“我们热切期盼,通过这一次机构改革,顺德能够迈开新的步伐,再创佳绩,再铸辉煌。”

顺德大部制改革完成后,新部门的挂牌仪式。陈芷伊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