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君子不器

2010-05-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桂秋 我有话说

严克勤先生的《仙骨佛心――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一书,新近由三联书店出版了。此书雅洁的封面、考究的装帧设计和书中大量精美的图片,都会让书迷们爱不释手;而据媒体和网络上的报道,此书印有少量的毛边本,甫一

问世,即受到了“毛边党”们的追捧。

当然,以上说的,都只是这本书的外在形式。从内容上说,这也是一本别具一格、匠心独运的著作。

《仙骨佛心――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是一部论述明清文人与家具、紫砂壶的关系的著作。作者在本书的后记中提到,本书中有“大量篇幅是对其他艺术门类的描述”,借用作者家乡无锡的方言来说,这是一种有点“远兜远转”的写法。“对其他艺术门类的描述”看似与家具和紫砂壶的关系不很密切;其实,这正是本书的特点之一――“打通”,即在一个很宏阔的背景上,打破作为工艺美术层面的明式家具、紫砂茶壶与古代思想史、艺术史、文学史等领域之间的壁障,对明式家具、紫砂茶壶中所蕴含的艺术特质、艺术内涵、艺术魅力及与明清文人生活的关系进行整体性的考察。作者是中文专业出身,又兼雅擅画艺,精研文史和艺术典籍,许多年中又一直关注明式家具和紫砂壶,这一切都为“整体性考察”具备了必要的条件和可能性。举例来说,作者通过对中国古代艺术史的整体性考察,认为从彩陶纹饰、青铜纹饰、玉器形制与纹饰,直至后来的书法、绘画和佛像泥塑,中国艺术的发展总体来讲是线的艺术,注重时间性的线条审美理念,“抽象和还原”是中国传统审美精神中的核心精神;而明清以降,线的艺术体现在泥木上,便是明式家具和紫砂壶,“从这个意义上讲,明式家具、紫砂壶虽是世俗文化的器具,但因为它集中体现了线的神韵,就进入了雅文化范畴之内,和文人生活密切相关。”又如,书中概括明式家具和紫砂壶的共有的审美特质,一是以“无”为“有”、以“少”胜“多”、以“简”删“繁”的素简空灵之美,二是浑金璞玉、文质彬彬的本真之美;作者通过广泛的考察,认为这种素简空灵之美和本真之美和明清文人书画乃至数千年来艺术史上一贯的美学追求有着高度的契合。明式家具和紫砂茶壶为什么能达到功能性与审美性的高度统一,为什么它们在当时即深受文人的赏爱、到今天在海内外仍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人文魅力”?通过书中“打通”式的整体性考察,作者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本书的副题为“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那么,本书论述的重点究竟是明式家具和紫砂壶,还是明清以来的文人生活?细阅此书,笔者以为,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着孰轻孰重的问题;借用训诂学上的一个术语,这两者之间是一种“互训”的关系。所谓互训,一方面是指由于有文人对明式家具和紫砂壶制作的介入和参与,使明式家具、紫砂壶越来越充满了一种高雅气息和人文情韵。书中详举了许多事例,从唐寅、仇英、文震亨等人对家具的关注与参与,到清代文人陈鸿寿与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等杨家三兄妹联手制作“曼生壶”而名扬天下,再到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等人在紫砂壶面留下的隽美的书画作品……充分说明有了文人的介入和参与,才极大地提升了明式家具和紫砂壶的审美品质和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明清文人们也通过对明式家具、紫砂壶的钟情赏爱及对其研发制作的参与介入,使自己的日常生活方式更多地体现了一种诗意的、审美的性质。书中用了许多篇幅,分析明清时期文人群体的人格特征和生命追求。作者指出,良好的儒学修养使晚明以来的文人们始终抱着积极入世的态度,但现实的残酷又让他们的理想不断破灭,他们以佛道释儒,以“狂禅”的方式穿梭于出世的通道;他们的人格特征常常呈现出清高孤傲的一面,但当时“流品的世俗化”的社会思潮又推动了文人生活的平民化和精神世界的物质化;从明清文人的生命追求来说,对闲暇的、内心自由快乐的向往,诗意的生活成为一种生命态度。而明清文人对明式家具和紫砂壶的钟情赏爱,正是他们追求生活的诗化和诗化的生活的最好体现。

明式家具和紫砂壶都是一种“器”,作者写作此书,却不满足于仅仅只是对其作一般技术层面上的品识赏鉴,而是由“器”进入到“道”,着力抉发其背后所蕴藏的艺术特质、艺术内涵和艺术魅力,以及“器具背后的人和人的心灵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正可以用孔子说的“君子不器”来形容本书,虽然用在这里和孔子的原意有了一些变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