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2010-05-1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

(2010年5月8日)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很高兴参加这次会议的开幕式。在国际社会继续应对金融危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来自各

国的智库代表、政要和前政要、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以及国际组织代表齐聚北京,就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问题进行深入研讨,这不仅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健康复苏,而且对于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很有意义。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当今世界,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发展步伐超过了以往一切时代。当人们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时,也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几十年来,国际社会为化解这个矛盾、探索可持续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国家注重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在这次应对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在应对政策上都更加突出“绿色”的理念和内涵,实施所谓“绿色新政”,并以此来谋划后危机时代的发展。各方普遍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大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了明确要求。而且公布了中国政府《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和《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近年来,我们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关闭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消耗;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节能,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采取多种措施推动节能增效。同时,加大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对火电厂进行大规模脱硫改造。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增加了大量森林碳汇。过去四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了14.38%,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了9.66%和13.14%。中国节能减排和发展绿色经济取得积极成效。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控制污染、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很多长期积累的环境矛盾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尽管我们作出了很大努力,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依然严峻。今年一季度,随着经济的回升,一些高耗能行业增长加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降反升,这又向我们提出新的挑战,增加了完成“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对此,我们已经并将继续坚定不移地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面向未来,中国将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努力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着力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使人民群众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在环境改善中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这不仅是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自主行动,是我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要措施,而且也是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破解能源资源瓶颈制约难题,实现和平发展和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女士们、先生们!

气候变化问题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不应忘记,目前世界上仍有约10亿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离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延缓实现发展目标,或者忽视气候变化的影响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都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绿色经济的发展表明,人类社会可以找到一种既符合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又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当前,绿色经济在全世界方兴未艾,但如何将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结合起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讨。为此,我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消耗自然资源、追求数量扩张来实现增长。随着资源环境等矛盾日益突出,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培育壮大绿色经济,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尤其是要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政策激励和制度约束,增强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抑制不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盲目追求增长的短期行为。这也是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在世界经济大调整大变革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当抓住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的契机,更加注重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加注重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更加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环节的节能增效,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各国政府都应当实施有利于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良性运行机制,引导企业大力开发绿色技术、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经济,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近代以来,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但随之而来的环境危机、生态退化表明,一个缺乏生态环保意识的社会,其繁荣是难以持久的,并终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我们树立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把节约文化、环境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进而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在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的同时,特别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公众自觉选择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消费模式,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完善经济全球化机制,形成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在国际合作中节约能源资源、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我们主张,国际社会应当把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助推器,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包括一些采取“绿色壁垒”措施而行贸易保护之实的做法,制定并实施鼓励绿色经济发展的贸易政策,促进各国绿色经济成长壮大,发达国家尤其应当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市场开放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培育绿色经济,支持新兴经济体可持续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发展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切实有效的节能减排行动。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是产生创意和灵感的基础。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这次会议发挥民间智库渠道的作用,开展有关各方的沟通与互动,机会十分难得。我真诚地希望各位代表,围绕会议的主题,广泛交流、深入研讨,汇集各方面的智慧,为推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和国际气候变化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来宾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身体健康!谢谢大家。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值班总编推荐] 维护教育公平需要久久为功

[值班总编推荐] 习近平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

[值班总编推荐] 【院士谈科技自立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