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遗产保护不松懈 “文物银行”立大功

2010-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张玉玲 我有话说

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士今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年时间内,汶川大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得到稳步推进。截至目前,四川省39个重灾县文保开工项目总计147项(含规划中的不可移动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博物馆、文管所维修、加固工程,少数民族村寨保护工程),开工率为66.52%;完工项目47项,完工率为21.27%。

在国家文物局的直接指导下,四川省迅速建立了灾后文物抢救保护领导小组,负责灾后文物损失调查和评估、抢救保护工程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等工作;成立了由全国一流文物保护专家组成的“汶川大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专家组”负责灾后文物抢救维修保护规划、方案的技术指导、损失评估以及规划、方案评审等工作。

四川藏羌地区的两个重点工程“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和“松岗直波碉楼抢救保护工程”预计将在2010年内如期完成;松岗直波碉楼抢救保护工程已于2009年5月顺利竣工;布瓦黄土碉楼及村寨、萝卜寨、桃坪羌寨、黑虎碉楼与村寨等抢救保护工程也已先后开工。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当地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

四川地震灾区文物保护取得的成就还给全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尽管地震给灾区的文化遗产带来了巨大破坏,但是在这场灾难中也有许多文物幸免遇难,其中绵阳中心库房(业内称为“文物银行”)保存的绵阳市全市6000多件珍贵文物,就基本没有受损,相关专家指出,亟待在全国推广“文物银行”的成功经验。

(本报成都5月1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