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庄户剧团”越唱越红火

2010-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杨阿娜 卢颖 本报记者 凌翔 我有话说

“晚上吃了饭,乡亲们凑到一起吹拉弹唱,既自娱自乐消遣快活,也是为了排练节目,准备参加市里举办的‘即墨之夏’晚会夺大奖呢。”日前在青岛即墨市灵山镇河南一村文化大院里,65岁的农民张义福这样对记者说:“灵山镇像俺这样活跃的庄户剧团有16个呢,1000多名文艺爱好者常年演出……”

灵山镇民间文化

活动历史悠久,群众素有唱柳腔、扭秧歌的传统。该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专门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扶持乡土能人、文艺爱好者组建庄户剧团,开展文化活动,用扎根农村的乡土文化褒奖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塑造新型文化农民。近年来,筹资240多万元,对32个村庄的文化大院进行了改(扩)建,利用青岛市的扶持政策,为各个村庄配齐了球类、电脑、EDC共享机、图书、功放机、DVD、投影仪、棋牌、锣鼓等文体设备。村庄文化大院配备专职管理员,专门给前来休闲娱乐的群众调试设备、提供开水等服务,让全镇群众都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加大硬件建设力度的基础上,该镇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农民“自己编、自己演、演自己”,对创作出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极大地调动起了农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培育出了庄户剧团、文艺演出队、老干部说唱团、秧歌队等具有乡土特色的演出队伍16支。镇党委定期邀请即墨市、青岛市柳腔剧团、文化馆的专家进行艺术指导,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

这些庄户剧团,既演唱即墨的传统柳腔剧目《观灯》、《姊妹易嫁》、《小姑贤》等,也自编自导自演,将国家的惠农政策、计划生育新风尚、身边的新风新事编成柳腔、快板、小品、双人对口唱等进行表演。《30年改革大变化》、《带母上门当女婿》、《婆媳情》、《奔小康》、《计划生育不能忘》、《耍钱赌博要不得》等剧目老旋律配新歌词,来源于百姓,说“庄户话”,演“庄户戏”,赞新风尚、贬假恶丑,群众看着亲切,听着欢喜。农民群众在自娱自乐中,寓教于乐地宣传了政策、法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陶冶了性情,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融入到了千家万户,成为农村稳定的“稳压器”、农村文明的“驱动器”。

“我们这些庄户演员,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到文化大院排练,到时候请假去演出,忙得不得了呢。”“幸福千万家”庄户剧团的张丽华对记者说:“往东,我们演到即墨的沿海村庄;往西,我们演到莱西市、胶州市、平度市,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叫好声。人越多,俺们演得越有劲!”

“人活的就是个精气神儿,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参加剧团演出,俺不图钱,图的就是个乐和。”河南一村“庄户剧团”演员徐秀美51岁了,一听见锣鼓响,扔下饭碗就往文化大院跑,那冲劲,和年轻的姑娘有一比。在庄户剧团的带动下,文化大院火了起来。每当夜幕降临,人们纷纷涌入文化大院,扭秧歌的、看剧团演员编排节目的、打球的,乐曲声、欢笑声汇成一片。

庄户剧团缘何这样火?“政府搭建舞台,培育农民自己的文艺队伍。庄户剧团土生土长,自身造血功能强大,先进文化能够在农村生根发芽,正好满足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样就创造出了生机勃勃的新农村文化繁荣景象。”灵山镇党委书记孙健一句话,揭开了庄户剧团兴旺的秘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