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唤醒了城市

2010-05-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龙、李慧 我有话说

“毕尔巴鄂效应”曾经是一个世界的传说,如今这个传说飘扬过海来到了中国。

在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毕尔巴鄂城市馆,一幅长七米多的巨型布面丙烯画首先映入眼帘,它向我们描画了毕尔巴鄂的面貌:青山绿水、蓝色港湾,风景如画。

看着这幅画,你一定想不到,毕尔巴鄂曾经是一座污水横流、废气满天

的“灰色”工业城市。20世纪80年代,由于传统工业的颓败和1983年洪灾对城市的破坏,这个西班牙北部小城一度衰落。而在25年的时间里,它脱胎换骨,变成了一座开放、迷人的大都市。

“引领这个城市变革的就是文化。”毕尔巴鄂城市馆馆长何辰说。

毕尔巴鄂是一座有700年历史的古城。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它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毕尔巴鄂由于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20世纪初,毕尔巴鄂则跃居西班牙第四大城市,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衰落。

为复兴城市,毕尔巴鄂多方问计。1991年,毕尔巴鄂市政府终于与古根海姆基金会共同做出一个极为深远的决定:邀请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为毕尔巴鄂设计古根海姆博物馆。

“提出建设博物馆来振兴城市时,确实遇到许多挑战,毕竟当时依然面对危机,这是用公共基金来投入的。然而六年后的事实证明,通过文化振兴来实现城市发展,其带来的效果远远超出当初的预料。”何辰说。

1997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正式落成启用,它以奇美的造型、特异的结构和崭新的材料立刻博得举世瞩目,成为古根海姆博物馆群中又一颗璀璨的新星。几年后,世界建筑艺术界评价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属于最伟大之列,与悉尼歌剧院一样,它们都属于未来的建筑提前降临人世,属于不是用凡间语言写就的城市诗篇。”

事实上,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诞生,只是毕尔巴鄂脱胎换骨的开始。

继古根海姆博物馆之后,毕尔巴鄂市又展开了一系列大型建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诸如议会宫、艾乌斯卡杜纳音乐厅、地铁、机场、新型有轨电车等各种现代建筑项目,这些项目带动了毕尔巴鄂市的扩展和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新鲜的活力。

“一定要彻底改变,建设一个新的城市。毕尔巴鄂的成功被认为是一种新的城市复兴的策略,即用文化尤其是公众文化建筑作为引导,来改善城市公众领域和公共场所的建设,带动城市变革。作为由文化的力量推动城市转型的著名案例,它证明了人们有能力在工业时代的废墟上、在一片萧条中重建一座面向未来的新城。”何辰表示:“毕尔巴鄂市有着追求完美的传统,哪怕是地铁的设计,都要请最好的设计师,这样的结果是,现在的毕尔巴鄂城,整个就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我们正在通过拉兹卡诺的巨幅画、皮萨罗的光雕作品以及多媒体展示手法,展现自己的文化,表现历史变迁。毕尔巴鄂城市馆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示出城市经历的三次革命:工业革命、近25年中发生的城市革命以及未来的知识革命。”何辰说:“如今,毕尔巴鄂不再是一个灰暗的充满工业危机的城市,她已经成为欧洲经济发展、旅游休闲、投资环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我们希望与中国和世界分享自己的探索经验,那就是:城市发展要有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注重对历史传统的保护、进行面向未来的开发。” 

图为毕尔巴鄂城市馆馆长何辰给本报的留言

图为何辰(中)在世博会光明日报新闻中心接受本报记者周龙(右)、李慧(左)的采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