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海豹”探秘

2010-05-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唐 唐忠平 曾庆 我有话说

在我海军陆战队某旅军史馆里,一本留言簿上,数十个国家的高级将领和驻华武官用不同的语言写下这样的赞叹:“这是一支任何对手都不能轻视的部队!”

谁能想到,作为人民海军序列中最年轻的兵种,这支劲旅刚刚走过短短30年。

☆锻造特殊的作战能力

登陆作战,

是各国军事家公认的难度最大、伤亡最重的战争行动。

“登陆作战环境异常险恶,兵力完全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没有任何退路,只能背水攻坚,杀出血路。”随着中国海军陆战队发展历程一路走来的的旅长陈昌锋感触颇深。

雷州半岛最热的季节,气温接近40摄氏度。该旅偏偏在这时,进行为期3个月的“炼狱”式海练。上至旅长、政委,下至士兵,无论男兵女兵,天天武装5公里越野,5公里徒手游泳和武装泅渡,人人都得过关。

战争不分季节。1月的南国,海水冰冷刺骨。该旅把“蛙人”统统赶下大海,组织低温潜水,锤炼恶劣条件下的水下作战能力。

进入新世纪,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主角都是海军陆战队。全新的作战理念,精确化、非接触式作战手段,如一串串烙印,深深刻在全旅官兵心上。

2006年春,国产新型两栖装甲装备在全军率先列装该旅。老陆战队员、旅长陈昌锋披挂上阵,在一无教材二无经验的情况下,带领技术骨干操练,总结梳理出《新型两栖突击车操作指南》。如今,这支部队兵种由单一到合成,装备由半两栖化到立体化,已经具备较强的机械化、信息化两栖作战能力。

☆浑身充满野性和血气

驻地老百姓形容海军陆战队的兵:“没有白的,没有瘦小的,走路一阵风,浑身上下一股野性和血气。”

“海军陆战队的兵,一眼就能看出来!”一位将军如是说。

“所谓野性、血气,实际是我旅官兵战斗精神的外在表现。”该旅政委贺跃华这样解释。作为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内容,顽强的战斗精神已经渗入每名官兵的骨髓深处。

在该旅综合战术训练场,人们看到的抢滩登陆对抗训练,“敌人”用的全是具有一定杀伤力的空爆弹、TNT炸药。每前进一步,都能切身体验战场上“枪林弹雨”的生死感觉。每年,该旅要消耗炸药数十吨、雷管上万枚、枪弹数十万发。由于任务特殊,队员要掌握野战生存、跳伞、直升机滑降、潜水、爬鱼雷管、爆破等战斗技能。部分科目难度大,危险系数高,极易发生训练伤亡。尽管常常命悬一线,但没人退缩。“我们的官兵最盼望打仗,最喜欢对抗训练”,贺跃华说。如今,该旅官兵已做好随时能够上战场的准备。

☆非凡的世界眼光

哲学家说,一个人所站的高度,决定他的视野。

军事家说,一支军队视野的开阔,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1985年,旅长黄朝仕第一次代表中国海军陆战队走出国门,赴美国考察。看到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先进,官兵素质过硬,黄朝仕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旅党委敏锐地意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永远不能突破现状,在世界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具备世界眼光,时刻向世界一流海军陆战队看齐。从1985年起,他们陆续派出人员到国外调研,选送陈昌锋、胡德海、徐向贤、王志军、袁新院和曹亮等一批优秀陆战队员赴多个国家军事院校或训练基地留学深造。

两栖侦察队的徐向贤、王志军,从国外某特种训练基地留学回来后,结合部队特点和所担负的作战任务,借鉴外军特种兵训练经验,创造性地设置了“从水下到水面、从水面到岸滩、从岸滩到山崖、从山下到山上”立体式的特战训练。

作为我军对外交流的窗口部队,该旅在与外军的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查找差距,认清自己,确定目标。30年来,该旅官兵自觉养成一个好习惯,出国留学或考察,迎接外军来访或参观外军舰艇,都要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及时整理出来,形成文字、影像材料让部队共享,让大家领略当前世界军事最新发展成果,开拓和培养官兵的世界眼光。

2005年8月24日,举世瞩目的中俄军事联合演习两栖登陆作战演练在山东半岛拉开战幕。中国海军陆战队首次与外军陆战队参加联合登陆作战演习。该旅水陆坦克和两栖战车与俄海军陆战第55师的10辆战车并肩战斗,共同担负抢滩登陆作战任务。在恶劣海况下,该旅官兵准时准点抢滩登陆,向世人展示了中国海军陆战队过硬的战斗力。

一支时刻准备打仗的部队,总是把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当作一场战斗。30年来,无论是执行南沙守礁建礁,还是参加国庆大阅兵;无论是长江抗洪抢险,还是汶川抗震救灾;哪里有多样化军事任务,哪里就有海军陆战队!

中国海军陆战队两栖坦克海上航渡训练。姚泽勇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