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模式”对国际社会的思想启迪

2010-05-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邢苏苏 我有话说

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兴趣和讨论不断升温,一些西方媒体出于对自身发展方向的忧虑,一改当年“历史终结论”的傲慢,开始炒作起所谓“中国模式威胁论”。其中心论点是,以威权和集体主义为根本特征的“中国模式”同以个人主义、政治民主和经济自由为核心理念的西方价值观之间具有本质的冲突。“中国模式”受到热

捧,势必会挤压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生存空间,对西方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垄断地位构成威胁。

顾名思义,所谓“中国模式”,乃是对中国发展经验的本质总结和概括。从这个意义上不难看出,一些西方观察家所总结的政治控制加经济自由、重商主义加出口主导之类的观察就显得过于肤浅,充其量也只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到表象而未触及本质的低层次解读。

那么,什么才是“中国模式”的本质呢?笔者看来,“中国模式”最根本的内涵,在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的本质是,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国家发展道路的艰难进程中逐步认识到,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都需要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接受检验,并根据中国自身的具体情况不断中国化。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对这一本质进行了不断的验证和阐释。因为坚持实事求是,毛泽东同志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并以农村包围城市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方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因为坚持实事求是,小平同志面对“文革”后的百废待兴,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出一条崭新发展道路;因为坚持实事求是,面对苏东巨变,中国坚持改革开放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使中国取得世界罕见的发展成就;同样因为坚持实事求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又适时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在人类进入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的后危机时代,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中国更好地应对未来更加艰巨的挑战,不断推进国家发展大业,并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仍将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认同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探索符合自身特色发展规律就是“中国模式”的最本质内涵,那么某些西方媒体和学者,因为中国没有照搬西方民主人权价值观,或与西方的发展道路有这样那样的不同,而对“中国模式”威胁西方体制的担心就显得有些过虑了。因为“中国模式”对世界最大的启迪,不在于向世界展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而在于从更深层次还原了科学理性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本质。也就是说,中国以自己近代百年来的艰苦探索和正反两方面经验,向世界阐述了一个深刻思想:无论是西方模式还是别的什么模式,学习借鉴、开放思路是必要的,但盲目照搬、僵化思维却是危险的。

“中国模式”的这一本质内涵超越了与西方自由民主体制之间的竞争关系,呈现出一种更高层次上的理念转变的价值。笔者希望,沉浸在所谓“中国模式威胁论”中的部分西方媒体和学者,无论是因为自己内心太不自信,还是因为暂时还没有摆脱西方二元思维的机械模式,尽快跳出那种过时、僵化、落伍的思维定式,勇敢面对多样化、鲜活的世界。唯有如此,才不会被时代所抛弃。

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不断开拓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这就是讨论“中国模式”真正应该带给国际社会的最重要的思想启迪。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