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文化资源大国到文化产业强国

2010-05-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玉玲 易运文 我有话说

5月17日,第六届深圳文博会落下帷幕:总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大关。

这两个“意外”的数字,是深圳文博会获得的硕果,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全面崛起的标志;

这两个可喜的数字,足以让本届文博会引以自豪,它表明中国正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迈进。

产业趋动:生产活力扩大

四天,深圳文博会10万平方米主展馆内,总成交额达到1084.34亿元,跃上千亿元台阶,这是文博会的成功,更是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

从前只有“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从零开始,可自从有了“产业”的概念,就带给文化领域一场全新变革:

从前文化只是“花钱”的事,现在文化却成可以“挣钱”的产业;从前文化企业只打“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小算盘”,现在却能挥洒一部电影票房就超亿元的“大手笔”;从前文化产业是文化系统内部的“独唱”,现在文化产业是党政“一把手”来“指挥”,还要协调财税金融等相关部门“合唱”,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去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又破土而出,文化产业上升到与钢铁、汽车同等重要的国家战略。

有了产业,逼迫文化单位要“转企改制”,进行深层次文化体制改革,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有了产业,吸引社会资金逐利而入,形成多元投资主体。这样,文化领域生机勃勃,就连较为偏远的中西部地区也分享到文化产业的光和热,这届文博会上,中西部交易额也达289.79亿元,比上一届增长53%。

科技趋动:世界距离变小

“在中华数字书苑上,全球同类读者可进行实时在线交流,分享与书、报等内容相关的一切。”方正集团高级副总裁方中华描绘着中华数字书苑的功能,“作为全球最大的华文优质数字内容仓储平台,读者可以直接在中华数字书苑通过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终端设备快速获得所需要的正规出版资源。”―――足不出户也能交流中国文化,方正阿帕比靠技术实现了这种文化“假设”。

世界因为新技术而变小了,这样传播中华文化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崛起,文博会真正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知名品牌。

112.56亿元,这是四天文博会上文化产品的出口交易额,如今在这里签下的一个个对外合同,明天就将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个产品,就会在世界撒下中国文化的雨露……

两轮趋动:文化产业变强

在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完全退去的当下,人们不远千里万里,不惜花费金钱争相参加文博会,说明在产业和科技的“双轮趋动”下,人们对文化产业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表明人们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景都一致看好,一个以文化论输赢、定高低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回忆着在文博会主场馆穿行采访的一幕幕,古城西安在记者的印象中久久难以忘怀:过去,西安因历史悠久而闻名世界;现在,因文化深厚而蓄势待发;未来,将因文化产业而生机勃勃……

文博会,有人说是一个“聚宝盆”,传统文化资源能够在最短时间里变成真金白银。有人说是一个“大磁场”,项目、信息、技术、资本等要素实现着深度交融,物化出市场传奇。有人说它是一个“播种机”,不仅让文化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让文化产品顺利走出国门,更让中国从文化资源大国向文化产业强国挺进!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