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金求错贵在学术诚信

2010-05-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钱建强 我有话说
重金求错贵在学术诚信最近,历史学者阎崇年惹上了一桩官司。去年6月,阎先生校注的《康熙顺天府志》出版发行;随后,阎先生又就此书发表声明,称“挑出一个错,奖金一千元”。山西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专业副教授白平获悉后,找书阅读,称挑出错误420处。但阎崇年对此未予回应,于是白平将其诉至法院,要求给付奖金42万元。

一个错,一千元,如此重金悬赏在学界当属罕见。阎先生作此承诺,自然有他的考虑。也许,他对自己的学术水平有相当的自信,不怕别人挑错;又或,他可能觉得自己的著作过于专业,普通读者难得深意,因而鼓励方家指正。不管如何,阎先生重金求“错”的诚意和气魄,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当有人真的给阎先生提意见,且意见还为数不少时,阎先生的态度似乎有悖于当初的承诺。不论白平先生的意见对错与否,人家既然提了出来,阎先生自当有所回复,或接受或反驳,形成正常的学术交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阎先生似乎对“挑错”不理不睬、视而不见,着实让人觉得那“挑出一个错,奖金一千元”的豪言只是空话一句。

有人可能会说,阎先生的重奖承诺,只是图书行销的一个广告策略而已,当不得真。但问题是,阎先生以学者的身份,推荐自己的学术著作,言之凿凿,信誓旦旦,岂能在他人提出异议后,又将诺言当作戏言?学者推介学术著作,不是小贩当街卖瓜。小贩可以说“瓜不甜不要钱”,因为一般顾客都会理解,这样的承诺只是招揽生意的一个噱头。但当学者以自己的作品就教于读者,两者之间更实质的关系在于学术批评与被批评的形成。学者本人既然高调鼓励批评,就应该认真对待批评,虚心接纳批评,否则出尔反尔,诚意何在?当然,倘若学者自己把作品当瓜卖,那么怎么叫卖也就无伤大雅了。

目前,阎先生的案子,法院已经受理,结果如何尚待时日。但无论谁赢谁输,对于学界而言,学者因为学术之事对簿公堂,总不是太好的事情。近年来,学者之间因为学术纠纷打官司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一方面可以说明学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但另一方面,是否也凸显了学者在学术共同体内解决学术问题的管道,实际上并不畅通呢?很多时候,学者打官司,不是因为某一方缺乏自律,就是由于彼此之间互不信任,以致将纯粹的学术争鸣弄成意气之争。如果学术圈内,学术交流的氛围是健康的,学术批评的管道是畅通的,学者之间无谓的争执就会少许多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