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艺家说:“杭州是文化天堂”

2010-05-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资料图片

天堂,人间神往之地,因为天堂里有幸福。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

杭州就是一个发散着灵魂香味的城市。近年来,这种灵魂香味越来越浓

郁,余华、麦家、刘恒等一批国内知名文艺家,布克、罗伯特等一批国外文艺家闻香而来,他们不仅惊叹杭州的山光水色,更留恋杭州浓郁的文化氛围,沉醉在天堂的灵魂香味中不忍离去……

4月中旬,记者走进这股浓郁的灵魂香味中……

构筑“文化人天堂”

杭州很出过一些大文豪的:鲁迅曾执教于此,夏衍曾生长于斯,李叔同、吴昌硕、丰子恺、郁达夫、茅盾、潘天寿,文化大师,繁星满天,辉耀中华。

杭州历来文人辈出,一汪西湖水,引得多少文人墨客沉醉其间,又留下了多少流传千古的诗文佳篇。

改革开放后,杭州社会、经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各项指标均在全国前列。可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杭州却大师寥寥,难续往日辉煌。难道真如鲁迅所言:西湖的山水会消磨人的意志,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这弥漫的幸福感竟会使人沉浸在温柔乡里变得慵懒?

“文化已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说。“杭州缺矿产、港口、政策等资源,而环境和人才是杭州最大的优势、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杭州既要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更要打造文化人的天堂。”

为打造“投资者的天堂”,杭州投巨资修复自然生态,西湖景区面貌一新。为打造“文化人的天堂”,杭州开始“修复文化生态”。

“杭州的文学艺术不能落后!”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对记者说,“文学艺术有其自身规律,文艺家成才、成名、出作品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杭州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在做好继承文章的前提下,紧跟时代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修复和完善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为发现、培养、引进文艺人才和推动杭州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构筑广阔的平台。”

2008年9月,杭州市委第十届四次会议决定:推出“杭州市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

不拘一格引人才

“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就是要利用杭州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发现、培养、引进一流的文艺家,目标是:经过三五年的努力,使杭州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作家、艺术家,组建起一支杭州青年文艺家团队。为此,该计划设立专项发现基金,解决文艺人才引进、培养“无钱办事、无房办事、无章理事”的困难。

其实,在“发现计划”出台之前,杭州已开始引进文艺人才了。2006年,该市拨专款500万元用于文艺人才的引进和奖励;2007年增至2000万元;2008年“发现计划”推出后专项经费增至3000万元,这还不包括人才引进专项经费中列支的文艺家引进安家费等经费。

杭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朱小勇告诉记者,“发现计划”引进人才的方式灵活机动,人才可来定居,可短期逗留,可项目合作,灵活多样,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对引进的人才,杭州市提供工作场所,在西溪湿地、白马湖有文化创意园,安排著名文艺家开办创作室;提供住房,每年安排100套以上专项用房,去年就一次性解决了125位人才的住房问题。

作家艺术家需要不羁的灵魂,任何束缚都会扼杀他们的才思。因此,不少文艺人才无单位、无编制,纯粹是个体户。而“发现计划”在引进人才上不拘一格: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

虽然已有享誉全国的越剧《赵氏孤儿》等剧作,虽然已有曹禺剧作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但无单位、无职称、无学历的“三无编剧”余青峰只能漂在上海。

直到遇见杭州市委副书记叶明。

“只要是人才,就要不拘一格引进!”在与余青峰接触后,叶明果断决策。

“不拘一格”使余青峰如愿来杭州定居――30多岁的他成了杭州市的一名专业编剧。

在杭州未将他引进前,张望已自己把自己引进到杭州。这位摄影作品获中国摄影金像奖、奥地利国际艺术类摄影专题组金奖、任奥地利国际摄影艺术评委的摄影家却是个体户。如果不是为了女儿无户口无法入学,他不会去求人――若作为引进的人才,女儿就能入学。

不愿求人更不愿看人脸色的他,抱着试试的心态走进杭州市文广新局……

问题第二天就解决了,这使他感激不已。

出生于杭州、成名于北京的余华是体制外作家,被家乡吸引,回归杭州定居,成为杭州市文联一名专业作家。

祖籍富阳的作家麦家也被“发现”,他称自己是“一意孤行来到杭州”的。叶明还亲自出面协调解决了麦家儿子的就近入学问题。

“杭州对文化人的重视让我感动!”麦家说。

感情引人,待遇留人,杭州更注重事业留人。近年杭州已成为动漫之都,香港漫画大师黄玉郎为此吸引,他连同他的团队都拉来了。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和蔡志忠也来了。

身任北京市文联主席,心却已飞到杭州。作家刘恒在与杭州接触后决定,退休之后定居杭州。杭州旋即为他建立了工作室,因为他还将担任浙江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他的工作室里专门设立了讲堂。

著名画家韩美林是杭州的女婿,杭州在植物园、西湖畔先后为他建了韩美林艺术馆、天书楼,这使他很感动。他说他后半辈子愿在杭州度过,还将自己的3000件艺术作品捐赠给杭州。

杭州市已与著名国画家潘公凯、吴山明,著名音乐家徐沛东,著名作家、剧作家刘恒、邹静之、余华、麦家,台湾著名剧作家赖声川和漫画家蔡志忠、朱德庸,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皮托夫等20余位文艺大家签约,并为他们提供工作室。

耗资逾亿元组建的杭州爱乐乐团于2009年7月20日晚首次亮相。73名演奏员也是“发现计划”发现的成果,他们是经5次面向全球招聘来的,其中1/3毕业于美、英、德、奥地利等国外高等音乐学府,2/3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国内著名音乐学院,73人中2/3拥有硕士、博士学历,平均年龄才25岁。“这是天堂城市带来的奇迹,中国最有青春活力的交响乐团在杭州!”杭州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杨洋说。

文艺家的天堂

居住在充满灵魂香味的城市,文艺家们灵感勃发。

余青峰到杭州后,文思泉涌,佳作迭出,《李清照》、《女人街》、《大道行吟》,一口气完成了6部剧作,并连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等大奖。

“杭州丰润的历史底蕴给我以酣畅灵感,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给我以悠闲情怀,杭州宽松的艺术环境给我以自由心态。”和记者谈及对杭州的感受,余青峰感慨地说。

编剧刘星在杭州的工作室编出了电视剧《东方》,这部宏扬主旋律的剧作才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就已被中宣部列为建党90周年重点电视剧,并被中央电视台预购,将在一套黄金时段播出。

台湾著名剧作家赖声川来杭州后带来了自己的话剧《暗恋桃花源》。越地杭州盛产越剧,越剧和话剧能否融合?赖声川灵感勃发,竟将话剧《暗恋桃花源》与越剧融合,改编成新版的《暗恋桃花源》。该剧在杭州是台湾作品,在台湾是杭州作品。

剧作家邹静之为杭州编写电视连续剧《西泠印社》;麦家创作了长篇小说《风声再起》;导演崔巍、肖加联手创作了舞蹈诗剧《大运河》;作家高满堂为杭州南广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创作了电视剧《雪落黄河》;韩美林与杭州结缘后,杭州的城市雕塑马上跃上一个台阶,杭州滨江新区,宏大的城市群雕彰显了杭州的艺术水平……

翁卫军对记者说,为培养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规定,每年选送5到8人到国外深造,选送10到15人到基层挂职,平时还组织他们集中培训,每年组织他们到国内外采风考察。

营造文化氛围,不但要把文化人引进来,还要让中华文化走出去。应作家余华的建议,杭州设立“居住工程”,把国外的大家请来杭州居住。去年,德国作家布克、法国摄影家罗伯特分别在杭州居住了半年和3个月。他们回去后,布克在德国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推介杭州和中国的文章;罗伯特则用图片记载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变化。

为鼓励文艺家出好作品,杭州的奖励力度很大。“发现计划”规定,获国家级文艺大奖的集体和个人,杭州市按照奖项金额的6到10倍予以重奖。

电视剧《大工匠》《宋城千古情》《郑和下西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宣部的奖金是20万元和30万元,杭州则分别给予200万元和300万元的奖金;广播剧《为了零点五克的挚爱》获8万元奖金,杭州奖励了80万元。

“去年仅奖励一项就花了1000多万元。1000万元也就是一部电视剧的钱,这点钱用在奖励上就显得很丰厚,四两拨千斤啊!很值!”翁卫军说。

“发现计划”还在实施中,越来越多的人才被杭州城这股灵魂的香味吸引,朝着“文化人的天堂”走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