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武汉:期待走出高中抢生源怪圈

2010-05-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王庆环 本报通讯员王怀民 我有话说

奖现金、免费就读、免费入住陪读公寓,在武汉,如果你是一名学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并且中招志愿优先报考本校或本区的重点高中,就会享受这样的待遇。

调座位、遭冷落、被找茬,同样在武汉,同样是一名学业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如果中招志愿中没有优先报考本校或本区的重点高中,就会得到这样的待遇。

在武汉

,高中抢生源的乱象及衍生出的怪象,可谓愈演愈烈。

乱象:打压与追捧双管齐下

在武汉市的初中学校,高分考生不优先报考本校高中或本区的重点高中而遭受不公正待遇包括冷落、找茬等,正在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让家长和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学校把决心考到外区重点高中的学生调整到教室的最后排或者最边角的座位上,有的老师在上课时间把学生约出去谈心,有的老师在课堂提问中通过言语暗示来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等,一时间,这些昔日成绩优秀的“宠儿”成为学校和老师打压的重点。

而高分考生如果到本校或本区报考,则会受到追捧,甚至得到不少的利益。有些学校为填报本校高中的学生开小灶补课。武汉二中为学生提供酒店式陪读公寓,以较低价格出租给学生家庭使用,成绩优异且家庭贫困者还可以减免相关费用。武汉一中向社会公布,学校斥资200余万元购买了10套房子,装修好后免费提供给尖子生及其家庭使用。

为了锁定优质生源,武汉各校、各区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有人将其总结为:“外区学校挖本区,本区学校阻跨区;本市学校挖专县,专县学校挖周边”。

根源:生存与发展双重压力

“一方面是各区、各校在抢夺优质生源,一方面是各区、各校拼命阻止本区的初中生跨区报考。”某中学的荣校长说,据他分析,生存压力是驱动各区阻止学生跨区报考的主要原因。

荣校长告诉记者,年初,区教育局召集下属中学开会,明确要求各校阻止生源外流,填报外区高中多的初中将被认为是“管理不到位”,给予考核扣分等处理,生源少的学校甚至面临无法继续开办的结果。因为学生少了,上级拨款也会相应下降,直接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今年,武汉市初中毕业生比去年少了近1万人,无形中加剧了各校各区的压力。

有这样的“指令”,校际之间、区际之间全力阻止学生跨校报考、跨区报考高中的现象也就不难想象,而且很容易形成从教师到学校再到考生所在区的阻碍生源跨校跨区报考的链条。

“这是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恶性竞争。”武汉大学教科院副教授陈闻晋说,“如果说生存压力是各校各区阻止优质生源外流的原因,那么,高考这根指挥棒则是阻止优质生源外流的‘幕后推手’”。

家长送孩子上学,目标是考上一所好大学。衡量一个区的教育质量肯定包括高考升学率,留住了高质量的生源就可能保证高的升学率。高升学率又与政绩、奖金等直接挂钩。荣校长举例说,华中师大一附中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唯一命名的“窗口学校”,原在武昌区,它的办学成绩也是武昌区的办学成绩。2005年该校搬至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后,武昌区自然也会阻止本区的优质生源报考该校。

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加大了竞争优质生源的势头。记者从湖北省教育厅查询到,武汉市的省级示范(重点)高中只有29所,市区内是24所。市区内的省级示范(重点)中学地域分布也不均衡,武昌区5所,青山区只有两所。该厅下发的2010年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的通知显示,武汉市普通高中计划招收48800人,优质高中招收35500人,中等职业教育招收46000人,数据累计相加为130300人。也就是说,武汉市的中考上线生源中,只有约26.5%的考生能够进入重点高中学习。显然,武汉市的优质高中资源不能满足广大考生和家长的需求,地域分布不均衡加剧了生源争夺大战。

利益诱导成了教师和学校阻碍优秀学生跨校跨区报考的“帮凶”。一位自称“尚有良心和职业道德感的初中毕业班教师”在网上说,部分高中利诱目标初中,承诺目标初中交送一个优秀生予以学校及班主任2000元至5000元不等奖金。部分区教育主管部门授意初中校长将优秀生源留在本区高中,并根据学生情况给予校长奖金。

出路:主管部门发挥作用

那么,武汉生源抢夺战中,本该扮演管理与协调角色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何任其发展呢?

据了解,从湖北省教育厅的角度来讲,武汉各区的中招虽有乱象,却难抓把柄,教育厅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高中学校在同家长签协议时,都会“不留痕迹”,让主管部门很难追究。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无论在那个区上学,对湖北的教育都不会造成影响。

武昌区教育局的一名主任说,高分学生流出本校或本区,对本校或本区造成的损失是明显的。对很多高中来说,既然不能保证争夺到别的区的学生报考本区的高中,那就尽量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可见,区级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本区的利益不愿管甚至纵容招生乱象。

在管理缺位的状况下,武汉中考招生也就怪象环生,怪招迭出了。学生及家长们也有自己的怪招数,其中最有效的莫过于同时跟几个学校签约。一些高中的招数更绝,为了对付家长及考生同时和多所学校签约的做法,武汉市江岸区的某省级示范(重点)高中创造出针对华中师大一附中的“妙招”:在华中师大一附中招考当日发放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本人领取,否则算自动放弃该校的入学资格。

看来,武汉中考招生乱象短时间内还不能停止。教育专家认为,缓解中学的生存压力应该被考虑。

不过,随州教育联合体的经验却给优质生源争夺乱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往年中考过后,随州市的两所省级示范高中――随州一中和随州二中为了争夺优质生源,各施奇招,互不相让,生源之争不仅导致两校关系紧张,也让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学校时伤透脑筋。2009年初,随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两校组成省级重点高中联合体,统一招生计划与招生代码,统一录取分数线,由市招办把学生按成绩自然排序为单双号,两校按单双号平衡录取,录取考生名单在市教育局网站上公示。年复一年的随州生源大战终于“偃旗息鼓”。“让最优质的学生上最优质的学校,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我们对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承诺。”随州市教育局局长吴江明告诉记者。

当然,相比随州来讲,武汉学校众多,地域情况也要复杂许多,治理中招乱象还需更合适武汉自身特点的方法。但是,随州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武汉要走出高中抢生源的怪圈,出路还是在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发挥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