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灿烂阳光下盛开的民族之花

2010-05-25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和煦的阳光洒满宁夏大地,大地呈现出勃勃生机。

在美丽的塞上湖城,在迷人的爱依河畔,有一朵盛开的民族之花。这朵鲜花,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开得格外绚丽、格外耀眼、格外持久!这朵盛开不败的鲜花,就是宁夏高校、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

20年前,它诞生在这片神奇、多情、肥沃的土地,在各

族人民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20年后,经过园丁们的辛勤培育,它已枝繁叶茂、硕果盈枝,不断散发出诱人的清香。

在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即将举行建院20周年庆典的时候,笔者走进位于银川市金凤区的宁夏大学南校区,走进民族预科教育学院那温馨、和谐的校园,举目所见,绿荫浓密,芳草如茵,花团锦簇,到处都充满着生机,透露出朝气,显示着活力。

在学院办公楼正门上方,笔者看到了三块牌匾:“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宁夏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三个牌匾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有不同寻常的发展经历,有令人瞩目的办学实力。

事实果然如此: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目前在全国仅有四家,在西北更是仅此一家!

民族预科教育如何被他们办得轰轰烈烈、不同凡响、像模像样呢?笔者带着浓厚的兴趣展开了采访。

顺着李宁银、王正英两位前任院长和郝育兰、王俊两位现任院领导的回忆,笔者似乎看到了他们走过的串串足迹,听到了他们坚实的脚步声。

特殊的方式解决特殊的问题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我国西部各省区,是许多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由于历史的、地理的原因,少数民族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这种状况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人口素质偏低、人才严重匮乏,严重束缚了西部的发展、扩大了东西部的差距,现在又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障碍。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作为回族聚居地区,那里的文化教育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基础教育落后,回族干部的比例、回族在校大学生的比例长期偏低。

新中国诞生以来,党和政府采取许多措施提升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也收到了实效。但是,民族教育问题是个特殊的问题,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方式就难以解决这个特殊的问题。用常规的方法,更是难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在这种背景下,民族预科教育应运而生。

1989年,宁夏大学有了正规的预科教育。最初成立的,还只是个民族预科部,首次招生也只有49名学生,这些预科生都是降分录取的。考虑到当时少数民族考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上级有关规定:预科生可在本科录取线下80分录取,但由于当时边远地区的考生起点过低,实际录取的预科生比这个标准还要低。

民族预科教育,就是以向少数民族考生倾斜的方式,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一位从事过民族预科教育的负责人说:“民族预科教育,实际上是以特殊优惠的手段,以期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进步。”

民族预科教育,对少数民族的状况来说,是有针对性的;对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的素质,更是卓有成效的,因而,不仅受到少数民族的欢迎,而且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预科教育,在宁夏一诞生就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20年来,宁夏大学的民族预科教育不断发展、迅速壮大:1989年仅为宁夏大学本校培养预科生,很快扩大为宁夏的5所普通高校培养“准大学生”。2003年又接受国家部属院校和全国各省属高校预科生培养任务(其中“985”“211”大学就有7所)。2004年接受教育部新疆协作计划的培养任务。由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由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民委、宁夏大学三方共建民族预科部,2006年又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原来的宁夏大学民族预科部也正式更名为宁夏高校、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20年来,预科教育的校园由占地9亩的小院子扩大到43.5亩,现在又进一步扩大到300多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近2万平方米。从事民族预科教育的教职工,也由最初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54人,专职教师则由1人增加到35人,其学位均在硕士以上。预科的招生人数,也由49人迅速增加到几百人,再由几百人增加到1681多人。招生范围则由宁夏一地扩大到西部各省区,再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多数省市自治区。由于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招生录取线也不断上升,最初要降低80分乃至100分才能完成计划,现在只需降低十几分就可以了。招生的民族也在不断增多,20年前,招收的预科生还只有回族和少量的满族、蒙古族;10年前,学生的民族成分增加到了10个;现在,来自22个省区、37个少数民族的预科生齐聚一堂。近3年来,他们的招生更是以每年15%的比例递增,20年累计已为22个省区培养了万余名合格的少数民族预科生。

20年来一直在这里工作的韩永宏同志,将学院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989年至1999年是创业阶段,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苦,但大家都感觉很充实;1999年至2006年是发展和跨越阶段,也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难,但所有难题都没有难倒他们,所有难办的事都办成了;2006年以后,是守业和创新阶段,也用一个字概括:累,但所有人都感到累得值,累得有成就感。

“依托宁大,立足宁夏,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发展思路,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变成现实。现在的预科学院,打破了地域界限、学校界限、民族界限,走出了宁夏,走向了全国,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教育做着宝贵的贡献。

特殊的方式,不仅解决了特殊的问题,而且产生了良好的连带效应。

特殊的感情给予特殊的关怀

“别看我们只是宁夏大学的一个下属单位,但我们可以直接找自治区、教育部和国家民委负责人,能和高层领导直接对话!”说到有关部门和高层领导对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的重视,前任和现任负责人都十分激动,都有许多话要说,都有许多感激要表达: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离不开施肥浇灌;一朵花蕾绽放异彩,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同样,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的成长进步,也离不开各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

宁夏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等地方性法律法规,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教育的政策。其中,对预科教育的支持更是既具体又有力。有关人员随意点出一条政策来说明:预科生在预科学习期间,可以参加二次高考。如果能考上外地更理想的大学,可以随心所愿顺利上学;如果没有考好,仍可以按原计划就读本地大学。这样的优惠政策,为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打开了方便之门,也提供了更广阔的成才空间。

“宁夏历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人,对民族教育的认识都很到位!”这是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师生的一致看法。

预科教育发展中遇到了困难和问题,自治区领导常常亲自出面帮助解决,有许多具体问题就是在自治区领导的直接过问下才解决的。到了教育部和国家民委,部委领导常常放下手头工作亲自接待,耐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而由自治区教育厅、民委和宁夏大学共建预科学院和“升格”为全国预科教育基地,更是体现了多方的关心和支持。

“我们这里举办活动,来的高层领导人特别多,有时甚至多过宁夏大学校部举办的活动!许多领导同志是调整了原来的安排,前来参加活动的。”学院几位负责人都有这方面的记忆。

说到对预科学院的支持和帮助,许多人都可以列出一长串领导人的名字。其中,亲身到校视察预科教育的就有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司马义・艾买提、国家民委和教育部的图道多吉、吴仕民、杜娟、周远清等部委负责人。

而宁夏大学对民族预科教育的重视、关心、支持,更是具体的、持续的、全方位的。学校在领导班子配备、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条件改善、服务设施设立、行政生活费用拨付等许多方面都对他们“格外关照”。正是有了这些“格外关照”,预科学院才自始至终都有单独的校区、单独的食堂、充足的办学经费和学生生活补贴和物价补贴。所有这些,可以确保来自天南地北的各民族学生顺利地学习、舒心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宁夏大学从没有把预科教育看做包袱,也从不把它与其他院系简单类比、并列,而是把它当成一个窗口来建设、当成一个亮点来打造、当成一个特色来展示、当成一个优势来拓展。

为了便于教学和管理,宁夏大学为学院配备了由少数民族担任主要负责人的领导班子。现任学院领导班子共有7名成员,除一位土家族、一位汉族外,另5位都是回族。

如果说各级领导用特别的感情给预科教育以特别的关怀和照顾的话,那么,预科学院的教职工则更是怀着特别的感情给这些少数民族学生以特别的爱护。

对学生,学院处处“爱、严、细”,并始终“以爱为核心”。现在的预科生中,有一年制的,也有二年制的。虽然一年制预科生人数上了千、在这里学习的时间也只有短短8个月,但老师们对每一个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做起工作来也更得心应手、耐心细致。

老师们经常到食堂、宿舍与学生亲切交流,问饭菜可口不可口、住的地方舒适不舒适、生活习惯不习惯。看到一些学生家庭困难,许多老师便自己掏钱买饭票送给他们。

在这里,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都得到充分尊重,听不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看不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每到少数民族节日,学院都安排相关活动,发放节日补贴,院领导还要到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慰问学生,引导各民族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每到藏历新年和维吾尔族的纳吾肉孜节等少数民族节日,学院都要举行庆祝活动,少数民族学生都能获得一份精美的节日礼物。联欢会上,师生同台表演,其乐融融。就是在欢乐的气氛中,民族团结的意识、爱国主义的信念进一步增强。

根据回族、维吾尔族学生较多的特点,学校全力办好清真食堂并经常检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吃得卫生、吃得放心。为了买到便宜的牛羊肉,老师们多次冒着酷暑和严寒远赴甘肃平凉。为了节约人力,从学院领导到普通教师,常常是既登讲台授课又当勤杂工、采购员、服务员。学院还设立爱心助学金,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学院通过个别谈话、请心理咨询师疏导、指定专人辅导学习等方式,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他们特意从新疆引进懂三种语言的维吾尔族教师,并兼任辅导员。学院还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评优评先及助学金、奖学金评定、国家助学贷款审核、学生成绩认定、专业调配等工作上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利益,使学院成为一个温暖、和谐、团结的大家庭。

说起老师们的关爱,有的学生用“亲如一家”、“无微不至”这样的词语来概括。有一个理科预科生,在“我心中的老师”的征文竞赛中,满怀深情地写了预科学院老师的关爱。文章在校报上刊登后,引起广泛的共鸣。

2007年9月,预科学院招收了9名来自西藏的预科生。由于基础较差,跟不上正常学习,他们内心十分焦急。为此,学院为这9个藏族学生单独制定了教学计划、单独安排教师为他们授课,专门“开小灶”。学院特别请一位富有经验的退休教师为他们讲数学,请一位教学水平高但正休假待产的女教师“重新出山”为他们教外语。这些措施很快奏效,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快便赶了上来。

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时,正有17名家在地震重灾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在这里学习。其中,有两名羌族学生成为孤儿。学院领导不仅亲切慰问他们,而且帮他们联系亲人、实行“一对一”的感情陪护,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家的温暖,让许多远离家乡的学生倍感亲切。一个来自新疆的预科生在发给朋友的短信中写道:“你们要上预科,就到宁大来!”

特殊的教育培育特殊的学生

民族预科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它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不同于一般的高等教育;它既需要补习中学课程,又不同于普通的基础教育。如果混同于高等教育或基础教育,就不能实现教学目的、达到培养目标。

20年来,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不断提高对民族预科教育的认识,不懈探索民族预科教育的规律,进而对民族预科教育做出了准确的定位:在培育目标上,它是为高等教育培育合格的受教育者、使之顺利接受高等教育,而不是培养高校的合格毕业生;在课程设置上,它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又具有文化基础性、课程自主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在评价标准上,它是以文化基础知识的提高、基本技能训练的进步、身心的健康发展为一般尺度,使预科生的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接近或超过其他本科生,进而与大学本科教育实现“无缝对接”。

“百行德为首,成才先成人”!这是“无缝对接”的前提。他们提出“适应性教育”的理念和“三爱五育人”的培养模式,知识教育与人格教育并重。这样,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政治和公民道德教育,就被学院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学院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教育学生牢固树立民族团结平等的意识,采取积极的措施,使“三个离不开”的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开设了思想品德和民族理论课,把两课教学纳入预科教学课程体系,使之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宣传各民族共同缔造中华民族的思想,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努力在学院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氛围,并通过各种活动载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他们要通过这些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大是大非和特殊时期立场坚定,进而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为了探索预科教育的规律、提高预科教育的成效,学院专门设立了“民族预科教育研究室”,成为全国首个以预科教育为研究对象的机构。特殊教育,有了特殊的研究内容。

民族预科部成立之初,他们也曾像有的预科教育那样只进行一些文化补习,开设的课程不外乎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但他们很快便发现:传统的教育观念不适用了,一般的文化补习不够了,炒剩饭式的教学满足不了需要了。

预科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不能满足于一般的补习提高,要向更高的目标攀登。为此,他们确立了以“预”为主,以“补”为辅,“预、补结合”的多元化教学体系。他们要让预科生先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接受大学教育的理念、感受大学的文化氛围、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开阔视野!为此,除了进行适当的文化补习外,他们还强化了计算机和英语教学,开设了民族理论、传统文化课程和大量的实验课。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构成的变化,他们便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吸引力。现在,在学院就读的预科生被分为“全国班”、“地方班”、“新疆班”等多种,“地方班”又细分为理科班、文科班、医学班、农学班等,每个班的教学,既有相同的内容又有不同的内容。

改革在不断深入。按照强化基础、增强能力、开阔视野、提高素质的原则,他们将所开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自主课。必修课占总学时的70%左右,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民族理论;选修课占总学时的20%左右,根据本科培养计划灵活安排;自主课占总学时的10%左右,包括补习模式、提高模式、读书模式、实践模式、讲座模式、视屏模式、网上学习模式、参观考察模式等,更具灵活性。

一般人不会想到,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竟有如此之多、来源不同、去向也不同的学生:这里有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科生,有省属普通高校、宁夏本地区高校预科生,有新疆协作计划一年制预科生、二年制预科生,有文科预科生,也有理科预科生,各个层次的预科生培养计划不同,教学方案也不同。但是,科学规范的教学大纲、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时间精力的有效利用,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提高。

经过20年的不断探索,预科学院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日益完善。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元化,管理制度规范化,师资培养梯队化,课程建设精品化,科研课题系列化正逐步实现。

特殊的耕耘结出特殊的硕果

在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度过的短暂时光,成为许多人命运的转折,也成为他们一段最美好的回忆。在这里打下的基础,曾让许多人长久受益。许多人就是在这里学会了动手,学会了动脑,学会了做事,学会了思考,学会了生存,学会了做人。

预科学院前任院长王正英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一条叫他格外珍惜的短信。这条短信是一个叫陈振坤的新疆籍预科生于2009年1月6日发来的,他在短信里充满感激地写道:“老师,我是西北工业大学2007级的学生。我们都非常感谢宁大预科学院的培养,怀念在那里学习的美好时光!预科是我们步入大学前的热身,时间短暂却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感激的人太多了,一切都在不言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位老师碰到宁大预科学院的老师,居然赞不绝口:“你们培养的预科生不错!我们接收的六七个人,个个都很优秀。有的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有的还考上了研究生。”

学院跟踪调查也显示:从这里走出的预科生,有15%的人在大学期间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有58%的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18%的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有50%的人担任过学生干部。

1996-1997年,在英语四级考试中,预科结业生通过率与宁夏大学本科生的通过率相当。1998、1999连续两年的计算机二级考试,预科学院预科生的成绩居全自治区参试单位之首。2008年,宁夏大学举行非英语专业英语竞赛,6名预科生参赛竟有3人获一、二、三等奖。

最近,又一个消息在校园里不胫而走:从这里走出的姹丝,转入宁夏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由于表现突出被评为自治区级“三好学生”!

由于业绩突出,宁夏大学预科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民族地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等多种荣誉称号。有两位学院领导还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从这里走出去的许多人,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是党的民族政策为自己播撒了阳光雨露,是民族预科教育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是的,按照一般录取标准,许多人本没有机会走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但是,预科教育使许多少数民族考生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一些祖祖辈辈都没有机会读书的人家,从此有了大学生。一些从没有出过大学生的偏远乡村,从此打破了零的记录。先后到这里就读的,既有兄弟姐妹,又有叔侄甥舅。在这里学习的人,不仅由此改变了命运,生活方式、理想信念也随之改变,而这些改变并不限于他们本人,还发生在他们的亲人身上、发生在他们曾经生活过的村庄。

从预科学院出来,一步一步走向人生辉煌的例证不胜枚举。有的人后来成为硕士、博士,成为成绩卓著的专家,成为处级、厅级领导干部,有的人还受到各种表彰奖励。

当笔者就此向现任院长王俊“刨根问底”时,王俊一口气就说出了一长串的名字,其中就有笔者熟悉的人,有的人现在不仅是重要岗位的正厅级干部,而且还被列为副省级干部的后备人选。在预科学院任教的教师中,有十几个人就是从这里走出的预科生。但他们的表现足以令人刮目相看:有的人不仅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而且在取得高学位之后怀着感恩的心又回到了他们命运的转折点,致力于培养一批又一批小师弟、小师妹,让更多的人从此改变命运。马海龙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这位来自宁夏农村的回族青年,现在是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目前正以很高的热情回报他的母校、回报党的培育。

预科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提升了干部的文化结构。

1989年,宁夏大学民族预科部成立时,宁夏大学的回族在校生只有15.5%,远远低于宁夏回族人口的比例。20年后,宁夏大学回族在校生达到37.9%,超过了宁夏回族自然人口的比例。其中,预科教育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与此相关联的是,宁夏回族干部的比例也同步上升。

一个20岁的人,刚刚步入一生最美好的年华;一个创办20年的学院,更是风华正茂、渐入佳境、活力四射。对走过了20年历程的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人们有理由寄予厚望:它应该在民族教育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多的作用。人们也有理由相信:宁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学院将在宁夏大学“211”工程建设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民族教育的发展再创佳绩,为西部大开发、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电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