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芝加哥有个“毕加索”

2010-05-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司徒一凡 我有话说
对于从事建筑专业的人来说,芝加哥是一生中必须到访的城市之一。两年前,笔者在去蒙特利尔的途中,有大半天时间在芝加哥等候转机,便利用这个机会从机场搭地铁来到市中心,随心所欲地散步游览,欣赏坐落在这里的各类建筑和雕塑,了却多年来的心愿。

芝加哥的城市发展历史决定了其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地位。

1871年,芝加哥遭遇一场大火,焚毁了全城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其中位于密歇根大道北端的一座水塔却奇迹般地得以保存,成为见证此次火灾的历史建筑。灾后城市的迅速重建,吸引了大批来自各地的建筑从业人员,其中包括许多现代主义建筑师和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等人。这场大火亦烧掉了昔日传统古典建筑的历史“包袱”,使得芝加哥可以很快接受现代主义建筑理念,于是这里便诞生了世界第一栋采用钢结构建造的摩天大楼,为芝加哥日后蜕变成“世界建筑之都”奠定基础。

现在的芝加哥市内,既保存着早期传统式样的欧洲古典建筑,又有巍峨壮观的现代摩天大楼,加上各种形状新奇、色彩多变的街头雕塑的点缀,使整个城市成为一个超级建筑艺术博物馆。在市中心卢普区西华盛顿街50号的戴利广场,笔者见到有一座造型奇特的金属雕塑屹立在戴利中心前,它就是艺术大师毕加索著名的未命名作品,当地人则直接称之为“毕加索”。雕塑高15.24米(50英尺),重达162吨,于1967年8月15日落成。当天有数千人聚集在这里,共同见证这座芝加哥市中心最早的大型户外公共艺术品揭幕。

据介绍,毕加索应邀于1965年完成1米(42英寸)高的青铜雕塑模型(现陈列于芝加哥艺术学院),1966年定稿,随后交由美国钢铁公司下属的美国桥梁公司用耐候钢(Cor-TenSteel)制作。耐候钢是一种合金钢,在室外曝露几年后能在表面形成一层较密实的锈层,并生成美丽的红锈色,因而不需要涂油漆保护。戴利中心的建筑也使用同种钢材。建造雕塑的总费用为35万多美元,主要由三个基金会提供,毕加索后来拒绝接受支付给他的10万美元创作费,表示将此雕塑送给他从未到过的芝加哥。他在1966年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把这件作品及其复制权作为礼物,通过交予‘公共建设委员会’而使之属于芝加哥人民。”

但是,当时有不少芝加哥人对此并不领情,因为他们所熟悉的街头雕塑都是写实的人物造型,一时无法接受这种奇形怪状的抽象派雕塑。《芝加哥论坛报》在报道雕塑揭幕典礼的消息时,便以“令人费解的雕塑揭幕,改变了公共艺术景观”为标题。《时代》杂志则质疑雕塑“是一只鸟,一个女人,一头阿富汗猎犬,一只猿猴,一个残酷的骗局,一个共产主义阴谋,还是超人?”更有人向市议会提议,要将这座“女人和狗混合体”的雕塑移走,在原址树立一座名人雕像。还是芝加哥市长戴利有远见,他认为这是城市活力的自由表达,并在揭幕典礼致词时说:“这座雕塑今天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明天就会熟悉它。”

尽管毕加索并未解释过这座雕塑所要表现或象征的是什么,但据毕加索的孙子2004年接受《芝加哥太阳报》采访时称,雕塑是因一位名叫琳蒂娅・考比(LydiaCorbett)的法国女孩而得到灵感的。1954年,19岁的考比陪男朋友给毕加索送家具,她高高梳起的马尾辫和长长的脖子给毕加索留下深刻印象,以后毕加索为她画了许多肖像,并以此创作了40多件作品,其中包括《说不的女孩》,反映出他们之间帕拉图式的关系。从某些角度看,雕塑对称、流畅、柔和的曲线确实给人一种很女性化的感觉。

有人也认为雕塑表现的是一只狒狒,主要因为其上有紧邻的双眼和外露的鼻孔。另外,毕加索当年制作雕塑模型时,也确实称它为“狒狒头”。还有许多人从与狗极为相似的细长的脸和飘动的毛发分析,觉得雕塑应该是一只阿富汗猎犬的立体派代表作。其他人认为雕塑的线条和角度都充满强烈的毕加索立体派风格,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它。而当地华人则视之为一只凤凰,象征芝加哥经过火灾如“凤凰涅?”得以重生,而“有凤来仪”更是吉祥如意。总之,这座雕塑是如此妙不可言,它带着毕加索惯有的幽默,任由你自由想象并为它命名。

“毕加索”雕塑也成为其他雕塑家的创作灵感。很多人都认为,它标志着芝加哥现代艺术的开端,并促进了后来100多件艺术品在卢普区落户。现在,雕塑所在的戴利广场早已成为芝加哥人熟知的聚会地点,在不同的季节和时间,这里总有音乐表演、农产品市集和其他活动举行。芝加哥人还经常因不同的假日、落成纪念日和体育活动而为雕塑戴上一顶相应主题的大帽子,相当雅致。它是市民和世界各地游客公认的城市象征和著名地标之一,人们可从中充分了解并体验这座城市的性格、历史与文化。

位于芝加哥市中心戴利广场写字楼前的雕塑“毕加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