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鸟居龙藏 钢韵海律 天辽地宁

2010-05-30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奏响震撼世界的“钢韵海律”

――上海世博会辽宁馆走笔

本报记者毕玉才特约记者刘勇通讯员邱晓玲

4月30日晚上,当舒缓优美的旋律从辽宁籍钢琴王子郎朗的指尖流出,坐落

在黄浦江畔、用金属板材做成浪花造型的辽宁馆也仿佛随着100名芭蕾演员的舞姿摇动。幽蓝的眼神写满辽宁人对大海的向往,曼妙的舞步抒发着辽宁人一种爽爽朗朗的心情。

辽宁,这块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年的红山文化发祥地,这块打响了解放全中国第一枪的辽沈战役发起地,这块高唱保家卫国歌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抗美援朝进军地,这块把第一辆机车开出厂、第一炉钢水炼出炉、第一架飞机送上天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此时此刻,又瞄准了一片蔚蓝色的新海域。

站在世博会这样一个全新的舞台上,辽宁,不仅要让世界看到自己,而且要奏出自己震撼世界的钢韵海律。

世界唯一

走近辽宁馆展馆入口,还没等进门,一只巨型大鸟像一位优雅的绅士,鞠着躬,一只手放在背后,另一只手臂伸出来,手心向上,向每一位游客发出礼貌的邀请。

记者走进馆内,看到了门外那只大鸟的原型――中华龙鸟化石。讲解员告诉记者,如果说门外那只大鸟只是中华龙鸟化石标本的复制品,那么屋内的化石展现的却是一亿多年前凝固在石头上的真实的生命。

它形似恐龙,嘴上有粗壮锐利的牙齿,尾椎特别长,共有50多节尾椎骨,后肢长而粗壮,栩栩如生,展翅欲飞。

鸟类起源是学术界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之一,它的发现证明鸟类是从恐龙演化而来。或者说,恐龙并没有灭绝,它正在我们头上飞。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国家地理》杂志创刊110周年庆祝大会上,手持封面印有尾羽鸟复原图的最新一期《国家地理》杂志,称赞中华龙鸟、原始祖鸟和尾羽鸟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在辽宁馆里记者发现,像中华龙鸟这样价值连城的化石共有10块,中华龙鸟(正模、负模)、顾氏小盗龙、邹氏尾羽龙、贺氏近鸟龙、圣贤孔子鸟、攀援始祖兽、辽宁古果、中华古果,个个都是大明星,每一块都是绝版。其中,辽宁古果化石发现于1998年,发现地也是辽宁北票地区。它的知名度丝毫不亚于中华龙鸟化石,不止一次登上过美国《科学》杂志的封面,并被称为“迄今世界上有确切证据的最早的花”。

由是,辽宁人自豪地宣告:辽宁朝阳是世界上第一只鸟起飞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第一朵花盛开的地方,并适时地向世界打出了这张牌。甫一展出,便引来了世界惊异的目光,辽宁馆因此被人民网评为国内最热七大场馆之一。

中国第一

走到展厅中央,有3块大型互动显示屏,滚动播放辽宁所创造的“200个共和国第一”,包括第一辆汽车、第一炉钢水,第一架飞机……观众只需用指尖轻轻划过触摸屏,大型显示屏上便会出现相应的项目背景和详细介绍。

辽宁馆馆长张喜柱告诉记者:辽宁是筑建共和国工业长城的功臣,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辽宁馆第一展区以水幕电影、荧屏互动等展示手段,向观众介绍了辽宁在中国工业史上创造的无数奇迹以及在工业城市发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回答了世界上大多数工业集群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这使辽宁馆的主题获得重要的全国及世界意义。

世博会是创新的舞台。辽宁充分利用自己的科技优势,在这个大舞台上演绎自己的精彩,同样创造了许多个“世博会第一”。这里的4D360度环幕影院,也是辽宁的首创。在欣赏影片时,参观者可以感受色、香、形、味、动的全方位体验:随着影片内容变换,座椅会自由晃动。当影片内容是在大海上航行时,参观者就会感觉到“海风”迎面吹来,“海水”溅在脸上;当影片展示炼钢的场景时,高炉里的钢花四处飞溅,参观者会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而当影片展示春暖花开时,参观者又会闻到桃花的馨香。

讲解员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影院比较常见的环幕多在90度到180度之间,360度环幕影院属于国内领先的高科技,加上比较成熟的4D技术,辽宁馆360度环幕4D影院给观众带来的是比阿凡达更强烈的震撼。

工作人员踩着辽宁馆的地面,告诉记者,辽宁馆本身就是一座“漂浮”城堡,整个展馆没有地基,而且是用堆积木的方式建成的。世博会结束后,辽宁馆将被拆解成单元,运回到辽宁后再次组装,让辽宁馆在家乡再显风采。

海陆并进

钢花四溅,烟囱林立,曾是老工业城市标志性的景观,可是坐落在黄浦江畔、依偎在中国馆旁的辽宁馆外观却采用了金属板材做成的浪花造型,动感实足,美轮美奂。

走进辽宁馆,驻足半球形地理位置显示屏前,辽宁西拥渤海,东挽黄海,居欧亚大陆之要冲,汇合东北亚及环渤海经济区的地理定位一目了然。

东起鸭绿江,西至碣石海滨,辽宁拥有2900公里的金色海岸线,居全国第五位。然而,很长一个时期内,辽宁人日日临海不见海,一直视自己为一个内陆省份。老工业基地振兴号角吹响,改革开放大潮拍岸,辽宁人的目光终于越过了高山、越过了平原,发现了那一片蔚蓝的大海。

张喜柱馆长告诉记者,这次辽宁馆参展的主题就是――“钢韵海律唱和谐――振兴中的美好城市,向沿海要机遇”。钢韵海律,即工业与沿海互动共荣。工业在沿海开发中振兴,沿海在工业振兴中开发。二者不仅是和谐发展的两个单元,两者的互动共荣更带来辽宁城市的和谐发展。金属板材做成的浪花造型体现了钢的坚韧与海的韵律。辽宁要抓住沿海开发开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两个机遇,在世博会这个世界的舞台上,让世界看见自己。

面朝大海,天辽地宁。继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建设又获得国家批准,今日的辽宁,正在谱写“内陆城市群”与“沿海经济带”水陆并进的壮丽史诗。

辽宁馆入口上方是展翅欲飞的中华龙鸟仿真模型。本报记者毕玉才摄

上海世博会迎来“辽宁时刻”

俞正声王珉出席辽宁“活动周”开幕式

本报上海5月29日电(记者毕玉才)精彩盛会迎来“辽宁时刻”――今天上午,上海世博会辽宁“活动周”拉开大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出席开幕式。辽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启动活动周开幕按钮。此后5天,辽宁将在黄浦江边上演连台好戏――除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宁旅游等三场重量级推介会外,还有一系列具有浓郁关东风情的文艺演出。

文艺演出是辽宁活动周的重头大戏,480人的演出队伍莅临上海,向世界展示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和雄厚的艺术实力。宝钢大舞台和宝钢小舞台每天演出3场大型综艺晚会《放歌辽宁》和辽剧折子戏,广场演出活动由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海城高跷、抚顺地秧歌唱主角,自然少不了观众喜欢的东北二人转。

辽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个、省级102个。活动周期间,40余名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将现场表演绝活,让游客亲身体验辽宁灿烂的文化遗产。

记者现场了解到:本次辽宁活动周文艺演出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具有辽宁特色的艺术品种和艺术流派荟萃。辽剧是辽宁独有的地方戏曲剧种,唱腔丰富、曲调优美;辽宁的评剧在全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全国评剧六大艺术流派中,沈阳评剧院的韩少云、花淑兰、筱俊亭占据三个席位,《小女婿》、《茶瓶计》、《对花枪》等剧目奠定了三大流派艺术的基础,韩、花、筱品牌驰名关内外,影响全国。本次世博会,评剧花派传人冯玉萍、韩派代表性传人周丹将为大家现场表演。二是参演名家众多。包括芭蕾王子吕萌、京剧袁派花脸代表人物杨赤。三是在节目构成上突出辽宁原创,如满族舞蹈《寸子舞》、朝鲜族舞蹈《辽河晨雾》、声乐《辽河水从我家门前流》、《我的大东北》等。

城市展项吸引观众驻足本报记者刘新武摄

中华古果化石本报记者毕玉才摄

铁岭新城“秀”出“大城市”的未来

赵本山几乎每年都要在春节晚会上推销一下铁岭这个“大城市”,可铁岭很少有机会推销一下自己。这次上海世博会,铁岭人终于“秀出”了自己的风采。让人们知道了,辽宁不仅有一个铁岭,而且还在靠近沈阳的地方建了一座生态新城。

新城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对鸟类栖息地进行生态恢复和环境营造,悉心改善湿地水环境,同时建造一块人工湿地以帮助莲花湖恢复其天然湿地功能,这些重视生态环境的举措成就了一座湿地上的生态之城,也让它从全国600多座“参赛”城市中杀出重围,以其独有的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理念,为自己赢得了走进上海世博会的入场券,成为唯一入选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中国城市。和它一起入选的还有西班牙的比尔堡、美国的宝岛和英国的马自达生态城。

世博会城市地球馆共设5个展区,分别是“城市蔓延”、“危机之道”、“蓝色星球”、“解决之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铁岭新城出现在“解决之路”展区,除了一块5米高、10米长的二维平面展示空间,还设有多个展球,其中两个160×120×600厘米的椭圆形雅克力透明球展出的就是铁岭新城。这两个展球中,一个设有显示屏,28张图片和精美的文字循环播放“建在湿地上的城市――铁岭新城”专题片。另一个球里是一个电动的翻转板,一面是铁岭新城以鸟的形象抽象后的城市雕塑,一面是一幅莲花湖湿地的实景照片,展示人类与鸟类在城市中和谐共生的主题。

一座湿地上的生态城市,人类与鸟类和谐共生,这就是铁岭新城给全世界参观者带来的未来城市发展的模板。铁岭这个生产快乐的城市,如今正围绕着低碳、环保、自然、人鸟共生的理念规划和建设自己的家园。

新城区管委会项目局局长吴亚权说,近些年来,铁岭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休闲旅游度假的魅力水城,在规划设计时就秉承了亲水理念、生态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让铁岭走进了世博,走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轨道。

(本报记者毕玉才特约记者刘勇通讯员梅天磬)

馆长专访

老工业基地的“新舞步”

――访辽宁馆馆长、辽宁贸促会副会长张喜柱

本报记者毕玉才特约记者刘勇

截至30日,世博会已经开幕一个月了,世博园终于迎来了辽宁活动周。作为辽宁馆的馆长,张喜柱自然是忙得不可开交。他说:“如果说以前我们做的都是‘规定动作’,那么接下来的五天就是‘自选动作’。‘规定动作’辽宁表现得很抢眼,‘自选动作’也要有超水平发挥。”

在上海已经操劳了许多天,但是张喜柱依然精气神十足。他说,辽宁是一个人杰地灵的省份:牛河梁古文明的遗址坐落于此,中华民族崇仰的祥龙形象胚孕于斯,十六国三燕故都龙城兴建此地,满清二百六十七年的基业龙兴于此,新中国的第一炉钢、第一架飞机,尤其是世界上的第一支花、第一只鸟也出自这里。一个月来,辽宁馆的游客络绎不绝。

张喜柱说,工业、城市、文明如何和谐发展,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辽宁在传统工业城市向协作城市群和沿海发展经济带转化、资源型重工业基地向世界级装备制造业转化、污染型工业模式向生态工业模式转化上都做了积极的探索,以自己的振兴实例为这些现实难题的求解提供了有说服力的答案。

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张喜柱馆长希望游客们除了关注中华龙鸟、4D电影,还要更多关注辽宁的城市棚户区改造,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再就业工程,扶贫帮困。张喜柱表示,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全新的大舞台,站在这个大舞台上,辽宁不仅要让世界看见自己,还要奏出自己的旋律,迈出自己的新舞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铸新的辉煌。

世博人物

何伟:光明使者

通讯员张群本报记者毕玉才特约记者刘勇

刚刚从世博会捧回爱心大使证书,何伟的心情特爽。他说,他最高兴的不是获奖,而是世博会诞生159年来首次为残疾人设立了“生命阳光馆”。他向中国盲协捐赠了159枚人工晶体,这159枚晶体足以让159名生活贫困的盲人重见光明。

5月27日,在他位于沈阳市黄河大街的何氏眼科医院里,记者看到,医院大楼朝东的门诊大厅,前来就诊的患者一个个衣冠楚楚;朝北的门诊大厅里,多是布衣贫民。何伟告诉记者:无论贫和富,都有看得见的权利。医院的门诊量每天有200多人,平均46%都能得到减免费用或优惠。

何伟毕业于日本国立九州大学,1995年回国创办何氏眼科医院时,不仅戴着眼外科的医学博士帽,还带回了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眼科激光、玻璃体切割三大眼科临床技术,是一位洋博士,可是在他的医院里,却有一个150人的队伍,拿着他的薪酬,每天却奔走于偏僻的乡村,无偿地为贫困的农民看病。

谈到为什么回国,何伟向记者讲起了他和日本导师回国义诊时的一件事: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拉着失明的爷爷,一进屋就喊:“叔叔,救我爷爷一命。”原来,孩子的父母双双中毒身亡,爷爷一直期望能把孩子拉扯成人,不料双目失明,反倒成了累赘,所以总想一死了之。给孩子爷爷治完了病,孩子硬往何伟手里塞了一个腊染的小盒,里面是一只小石龟,那一刻,何伟知道了,他的事业在中国。

回国15年,何氏眼科已成功进入沈阳中街、黄河大街等繁华路段,门诊患者上百万,为6万多名眼疾患者恢复了光明。然而,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何伟,心里想的却是中国还有2000万个盲人,白内瘴患者500万,其中绝大多数在农村,收入都在3000元以下。

为此,1999年,他与沈阳医学院合办了眼科视觉科学学院;2001年,同大连医科大学合作成立了眼科研究院,今年又进军沈阳泗水科技城,以绿谷生物产业和视觉产业为基础,构建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开发区。何伟说,只有人才多了,药物多了,科技水平提高了,才能把老百姓的医疗成本拉下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