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应给杰出乡村教师“长江学者”待遇

2010-06-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夏静 我有话说
本报武汉6月3日电本报5月22日、28日连续报道了湖北蕲春四中乡村教师汪金权的感人事迹。报道刊出后引发广泛反响,许多读者登录光明网参与讨论留言,还有不少读者致电本报编辑部和本报驻湖北记者站发表感想。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教授冯天瑜在致电本报湖北记者站时,呼吁给予像汪金权这样的杰出乡村教师
类似“长江学者”、“楚天学者”的荣誉和待遇,以为后来者示范。

冯天瑜动情地说,人类的历史是文明进步的历史,以传承文明为务的教师,有大勋绩于历史。汪金权老师践行着人梯精神、蜡烛精神,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他是一座桥,让学生踏着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冯天瑜希望教育界通过学习汪金权这样的典型,将他们的崇高精神转化为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行为。

“文明的进程历来是不平衡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古已有之,然而却于今为烈。”冯天瑜说,解决问题的途径,首先是要克服分配不公,缩小两极分化,同时还要辅之以一系列的“扶贫济弱”举措。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扶贫济弱”主要不是指施舍救济,而是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的文明水平。而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除加大资金投入外,还要全面加强师资建设,为扎根农村的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氛围。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种种奖励学术、表彰学者的举措,这些都是‘善政’,可惜都是关注大学这样的‘上层’,而较少关注普通教育界,尤其是农村、山区的普教。”冯天瑜说,像汪金权这样植根农村、山区的教师,是文化精英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应当给予“长江学者”、“楚天学者”或者其母校华中师大“桂子学者”一类的称号和待遇,以为后来者示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