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巧夺天工:展开绚烂非遗“百工图”

2010-06-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谌强 我有话说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今年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在又一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中国工艺美术馆协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将于“文化遗产日”期间从6月9

日至17日在北京展览馆与首都观众见面,用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迷人的形式,描绘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美术的绚烂画卷。

巧夺天工,既是一种工艺标准,也是一种工艺境界,更是一种工艺哲学。作为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誉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其巧夺天工的技艺所呈现的艺术人文,以及与创造力相关的所有知识和经验,都是今天值得我们珍重和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娘本在绘制唐卡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华民族以手工技艺表达审美理想的精妙而雅致的形式。千百年来,凭借匠心巧手,勤劳睿智的中国工艺美术匠师们创造了品类丰富、意趣高妙、境界独到的工艺美术作品。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生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创造才能,传承着中华百工的匠心文脉和技艺体系,彰显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怀和儒雅品格。

“巧夺天工”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荟萃了来自北京、山西、上海、江苏、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00名工艺美术大师的310余件精致之作,并邀请工艺美术大师到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包括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青海热贡艺术、浙江龙泉青瓷烧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和琢玉、雕镌、陶埏、编扎、修饰、金作、织绣、画绘八个门类的精品和制作技艺,全面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巧夺天工”的文化内涵和精妙品格。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庆善说,在我国“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特别选择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经典类别及其主要传承人的代表作,旨在集中展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独特性和审美高度,反映了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让人们更加深入地认识手工艺人“巧夺天工”的巨大创造力,进而促进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同,增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

本次展览分为一个序厅和三个主展厅,通过实物展品、图片展板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百余人现场制作演示,立体化地展现我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其中,青海热贡艺术、浙江龙泉青瓷烧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及其现场制作演示,都是引人瞩目的亮点。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孟树锋给瓷胎表面做贴花装饰

去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也称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是使用蚕丝线、黄金线、孔雀羽线等珍贵材料,在构造复杂的木制织机上织造精美华贵、灿若云霞之面料或织物的手工技艺,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南京云锦织造技艺是有百余道工序的严密工艺体系,如“挑花结本”,是按古老的结绳记事方法,编结成相当于电脑软件的织造程序“花本”,织造时,在机楼上的拽花工提升经线,相当于敲电脑键盘,楼下织造面相当于荧屏,织手根据提起的经线,妆金敷彩。两个人一天只能织5厘米左右,故有“寸锦寸金”之说。

主要以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绘画造型艺术为内容的热贡艺术,产生于十三世纪的青海黄南藏族地区,并随着隆务寺的兴盛而发展,传统的热贡艺术主要在藏传佛教寺院内部创作和传承,后来逐渐流向民间,成为全民参与的民间艺术。热贡艺术以藏传佛教中的佛本生故事、藏族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史诗等为主要题材,同时也包括一些世俗化的内容。热贡艺术特有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造型法则、材料技法和传承方式,使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似玉的品质与格调,是中国瓷艺始终追求的审美理想,龙泉青瓷自宋代以来一直以若玉的美妙和雅致饮誉天下。龙泉青瓷烧制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均有独特的技艺。上乘龙泉青瓷青翠滋润、温润剔透,富于韵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和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巧夺天工”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在展现这些工艺精品和制作技艺同时,也在让我们深思。今天,在现代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传统工艺美术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手艺人改进了工具,工艺手段更丰富了,表现力也更强了,这些改变让他们的工作更加轻松自如了;另一方面,电动工具的使用和批量化的生产削弱了工艺美术的文化含量,甚至威胁到传统工艺美术的“核心技艺”以及技艺背后的“核心价值”的传承。不断提高我们对于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重要意义的理解,加强我们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历史感,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我国古代用“百工”来泛指手工业者、手工艺人,此次“巧夺天工”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汇集了琢玉、雕镌、陶埏、编扎、修饰、金作、织绣、画绘等八个门类的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手工艺精品和制作技艺,以及手工艺师的现场制作演示。届时,观众们走进北京展览馆,在一件件手工艺精品前感受欣赏,在一个个制作台前流连观看,便犹如翻看一卷卷新时代的“百工图”。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追求巧应妙合天时、地气、材美、工巧诸因素的“天工之美”,契合这种审美理想形成的法度、原则和技艺,构成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它在当代工艺美术匠师的精湛把握中依然活态地存续着。“巧夺天工”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生动地说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工艺美术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至今仍然作为“活的人类财富”,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

北京紫檀艺术传承人孙春凤在做紫檀雕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