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百年梦想 爱国激情

2010-06-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效礼 我有话说
电视文献纪录片《大三峡》由央视和中国长江三峡集团联合出品,4月12日-17日在央视财经频道黄金时段播出,还将于近期在央视重播。该片全方位披露三峡工程兴建始末,多角度展示三峡工程建设成就,彰显三峡工程给中国水利工程史带来的深刻变化,不仅体现了自主创新、拼搏进取的时代精神,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谱写了一曲波澜
壮阔、大气磅礴的新篇章,是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文献纪录片。

该片共分6集、每集30分钟。分别是《复兴地标》、《科学决策》、《世纪大坝》、《家国命运》、《安澜兴国》、《利在千秋》。片中展示的历史镜头,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用事实说话,客观反映建设进程

文献纪录片《大三峡》没有回避各界和公众对三峡工程的种种猜测和担心,在第2集中直面三峡工程面临的主要难点问题,如工程的选址、地质、泥沙、气候、生态、地震、战争等几大核心难题,真实披露了三峡工程的民主决策、科学论证的过程,充分展示了鲜为人知的数十年勘探和实验历程。科学论断,事实解答,让广大观众对三峡工程有了科学、客观、正确的认识。中国工程学院院士、气象专家陈志恺说,《大三峡》用事实说话,把关于三峡工程的关键问题表述得很清楚,使老百姓能更好地了解三峡工程的伟大意义和不可替代性。一位网友说,通过看《大三峡》才知道,三峡工程经历了那么长的时间论证,做了那么多试验,那么严谨苛刻,三峡工程的确是中国智慧的象征。国务院三峡办的同志认为该片很好地展现了三峡工程建设的方方面面,突出了三峡工程体制管理创新和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科学地解答了社会公众对三峡工程的疑虑。

史料翔实,诠释了三峡精神的丰富内涵

《大三峡》中体现出科学、创新、奉献、协作的三峡精神。人们看到:90年前,孙中山用英文第一次提出了兴建三峡工程。57年前,毛泽东在武汉登上“长江号”军舰,意味深长地说:“水治我,我治水,我若不治水,水就要治我,我必须治水!”30年前,邓小平在重庆登上客轮,实地考察长江三峡……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但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只有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中国,只有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基础之上,百年梦想才能得以梦圆。

“为了三峡工程,我们构想了70年,调查了50年,勘测了40年,讨论了30年……”特别可贵的是,该片不仅讲述了三峡工程科学、民主的论证决策过程,而且通过专家访谈,权威数据等,围绕选址、地质、泥沙、气候、生态、地震、战争、移民等几大核心难题,逐一阐述、解疑释惑,让人们感受到了什么叫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什么叫科学发展观。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利用自然资源的成功实践,是世界水利工程建筑史上的一个杰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座醒目的里程碑。

大气磅礴,细节感人

《大三峡》在历时三年的拍摄制作过程中,摄制组辗转于全国十余个省市,采访了30多位相关部委、省市、部队领导、两院院士和上百位国内外水利水电行业的权威专家,搜集整合了有关三峡工程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和文献。该片通过大量生动可感的人物、细节和故事,客观而形象地展现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和非凡成就。为实现宏大与细微相结合的艺术效果,该片使用了国内目前最先进的高清拍摄手段,结合大量航拍和国内顶级动画制作技术,采用尽可能丰富多元的电视手段,让观众以最逼真、最形象的方式走近三峡工程,为观众呈现出最壮观、最鲜活、最富震撼力的三峡新景观。

央视6集文献纪录片《大三峡》,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突出了思想性、科学性,从画面到解说,从音乐到效果,精益求精,帮人们澄清了不少关于三峡的误传,消解了人们的疑虑,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堪称一部精品佳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