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家长,请不要焦虑

2010-06-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通讯员 孟飞 我有话说

焦虑会传染

每到高考这几天,除了紧张的学生和家长,几乎整个社会的神经都跟着紧绷起来,演绎成了一个社会心理问题。

家住济南的刘女士身体一直很好,可近来却感觉胸闷、心悸。原来,刘女士的儿子在临近高考的一次模拟考试中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她生气地训了孩子几

句,娘儿俩几天都没说话。时间一长,就出现了上面所说的症状。经医生检查,刘女士就是因紧张、焦虑引起植物神经紊乱而导致的心脏神经功能失调。说白了,是一种严重的焦虑症。

一位家长在新浪高三家长博客圈个人日志中写道:“高考临近,自感日益焦虑,总觉得有很多事情要做,又不知做什么,上班也沉不下心来。以往一觉睡到天亮,这段时间凌晨就醒。”

记者6月6日来到济南市第七中学,家长们正带着孩子来看考场,大多数家长显得神色凝重、如临大敌。记者随机问了几个家长,多数是说一句“没时间”,转身便走。

可见,焦虑是普遍存在的。但更重要的是,这种焦虑有传染性。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心理学专家常淑敏博士告诉记者,孩子的焦虑是由考试本身引起的,是有正当因果关系的。而家长的焦虑发生在后面,没有一个直接的引发原因,是孩子焦虑传染的结果。

传染源在哪

常淑敏解释家长高考焦虑症的原因为:过分关注。的确,每一次高考都引起了相当大关注,而且这种关注有增无减。关注的主体从考生发散到公众、媒体,高强度的关注导致了一种消极暗示,进而引发社会焦虑。

其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志,可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孩子们有权利规划自己的生活,走自己铺设的人生道路。如果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的“面子”,焦虑是在所难免的。同样,对于孩子,当他们看到自己的父母关心的是他们的“面子”而不是自己的身心健康时,逆反心理就会产生。一个和孩子不能有效沟通的父母,又怎么能期望没有焦虑?

当然,孩子的个体原因对于家长焦虑的引发也很关键。孩子自身状态好,家长的情绪就会跟着好很多;孩子本身状态不够好,家长的焦虑就可能随之增大。

“免疫”须增强

家住淄博的何先生有过一次成功“免疫”的经验。去年,他的女儿参加高考,但成绩在示范性高中里处于中游。高考前一周,孩子越来越紧张,吃不下睡不好,经常在家里发脾气。何先生夫妇也总是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一天晚上,何先生把全家都召集起来开了一个圆桌会议,他通报说,早上女儿的班主任专门打电话给他,说:“小何基础不错,完全可以冲一下”。女儿听了这话竟转忧为喜,何先生趁机给女儿分析,优势在哪里,缺点在哪里,怎么样做才能扬长避短。一番话下来,不仅孩子走出了心里阴影,夫妻二人也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其他家长也许接到过老师的电话而不加运用。何先生这个“防疫针”打在了关键部位、关键时刻上。

常淑敏说,这其实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正确适当的心理暗示,能缓解孩子的压力,增强孩子的自信,对调整自己的心态也是很有帮助的。

常淑敏认为,相对于很多理性的家长,很多时候不理性的是公众和媒体,过分的宣传报道导致过分的关注。“个人的焦虑更期待大环境下焦虑的缓解。”常淑敏说。她还认为,或许,家长们可以在跟自己有同样境况的群体“圈”里寻求共同“免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