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杨辉:让死刑犯平静地离去

2010-06-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2009年12月10日,我国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从12月9日起,辽宁全部采用注射方式执行死刑,枪决执行死刑的方式将彻底消失。

至此,我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已开始这一死刑执行方式的转变。

从枪毙到注射执行死刑,体现了人类司法走向文明的进程。而在100多个至今还在执行死刑的国家中,继美国、菲律宾等少

数几国之后,中国已步入注射执行死刑这一司法文明的行列。

从“弹头”到“针头”,我国走过了10余年的历程。为缩短这段距离,杭州西子湖畔的一个青年知识分子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叫杨辉。2010年3月下旬,杨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枪声中,他目睹极刑犯人痛苦扭动

刑场。警戒森严。一个被判极刑的罪犯即将被执行枪决。枪响了,罪犯扑倒在草地上,身体剧烈地扭动,由于他的心脏偏离正常位置,第一枪没有打中要害。

执法人员又补了一枪。第三枪,第四枪……共打了五枪,13分钟之后,罪犯死亡。

看着罪犯临死的一幕,执法现场一位身材颀长面貌英俊的年轻人双眉紧皱,他就是杨辉。对这个罪犯,杨辉感到不应同情或怜悯。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用哪种方式来惩治罪犯更文明,更人道?他久久地思考着这个问题。

杨辉在浙江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和贸易工作,中国注射执行死刑的高速注射泵就是在他主导下研制成功的。

1997年,我国开始实施注射执行死刑,这是中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此后,注射执行死刑在各省渐次推开,杨辉研制出了注射执行泵。

罪犯在草地上翻滚挣扎的情景时时唤起杨辉的记忆,童年时代那锥心刻骨的一幕常浮现在他眼前。

那是1977年春的一天,广西桂林全州县绿源里村,一个犯罪的村民将被枪决。人们被枪决的场面所吸引,争先恐后地挤向执法现场。

6岁的杨辉泥鳅般钻到民警组成的警戒线前。罪犯是他小伙伴的父亲,在他的印象里,伙伴的父亲幽默、亲切、热情,甚至充满了慈爱。然而这位年仅30岁的农民却犯了不可饶恕的死罪――妻子外遇被他当场撞着,他失去了理智,杀死了妻子的情人……

“跪下!”民警将死刑犯推了一把,犯人跪倒在地上,民警立即用枪顶住了他的后脑……

杨辉离死刑犯不到20米,他清楚地看到,伙伴的父亲正微微眯着眼睛,侧着脸,无望的目光在游移中蓦然与他的目光相遇,刹那,这位濒死者似乎努力向他挤出一丝凄楚的微笑,目光中闪出了一丝柔和……

枪响了,伙伴父亲的身子往前一扑,虾一样弯曲着侧身跌倒。突然,他又挣扎着试图站起来。法警立即补上一枪,他终于倒下了。

杨辉吓呆了,哇哇大哭起来。

那凄楚的微笑,那残酷的场面,一夜夜伴随着童年杨辉的梦,多少年来一直无法抹去。

为了缩短“子弹”与“针头”的距离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1990年,19岁的广西青年杨辉考入杭州电子工学院,如愿进入“天堂”上大学,之后留在杭州工作。不久,他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销售工作。

1998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接受了杭州市中级法院的委托,研制注射执行死刑执行泵。这个偶然使他介入中国刑事司法执法文明的进程,并为此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夜已深沉,杨辉在灯下凝神阅读着法国作者马丁・莫内斯蒂埃的《人类死刑大观》,此书揭示的人类关于死刑的历史深深震撼了他的灵魂。

在世界历史的各阶段,人类穷极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明出各种处死同类的办法,有些死刑的残忍程度令人发指。

人类对待同类为何要采取如此残忍的手段?死刑究竟起到多少震慑作用?杨辉苦苦思索着。在他的意识里,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死刑暂时是必要的。但死刑又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维护着社会的秩序和文明,又暴露了人类极端的一面:以恶报恶,以暴制暴。

杨辉从有关资料中获知,在联合国179个成员国中,有126个国家实行死刑,40多个国家已废除死刑。那么,在死刑被最终废除之前,人类既然不得不剥夺部分同类的生命,为什么不能剥夺得更人道、更文明一点呢?

联合国1984年通过了《保护面临死刑者权利的保障措施》,要求执行死刑“应以尽量减轻痛苦的方式执行”。

在我国,为了更文明地执行死刑,全国人大1996年修改后的《刑法》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也是为了更文明,最高人民法院向全国推广注射执行死刑的方式。

在实行死刑的126个国家中,大部分国家都采用枪决、斩首、绞刑等方式执行,只有美国和新加坡实行注射执行死刑。

中国是文明古国,更理应跻身文明执行死刑的行列!杨辉获悉,昆明已在我国最早开展注射执行死刑的探索。1997年3月28日,昆明中院在全国首次采用注射方式执行死刑。同年11月4日,昆明中院再次对4名毒贩实施注射死刑。这一次,该院邀请媒体参加,有一篇报道这样描述现场:

当法警让张荣才捋起左衣袖子,仰面躺下时,虽说他早有思想准备,但真正面临死亡,张荣才还是怔了一下,神情恍惚地捋起左衣袖,按照法警的指示躺了下来。

执行法警发现,张荣才此时四肢有些僵硬、面色变白,眼神中流露出对死亡的恐惧。但总的看来,4名死刑犯临刑前还算清醒。

在注射过程中,执法者不停地向张荣才提问:有什么感觉,家住在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

正在接受注射的张荣才回答道:“没什么感觉……不疼”、“家住……”说着说着,张荣才闭上了眼睛,话音越来越弱,终于断了。数秒后,脉搏消失。

昆明在注射执行死刑时采用的是人工注射。据事后透露,这个中国第一次注射死刑的执行者是当时的法院院长,所用的药物是氰化钾。氰化钾是剧毒药物,挥发性极强,法院院长执行完注射死刑后,当天和第二天都感到昏沉沉的,这是氰化钾的挥发造成的。

1998年10月,最高法院在北京召开全国采用注射执行死刑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将青岛、武汉、洛阳、杭州、成都作为注射执行死刑的试点。

杭州市中院实施人工注射执行死刑时,给第一个死刑犯注射时还顺利,但给第二个死刑犯注射时,执行员就感到全身僵冷,双手颤抖……

人工注射,执行员心理压力太大。必须改用仪器注射!有没有专门用来执行死刑的注射仪器?杭州市中院法医处的吕处长开始寻找。

1995年4月19日,美国俄克拉荷马联邦政府大楼发生爆炸案,此案被认为是那时为止发生在美国本土最严重的恐怖主义行径。制造这一巨案的凶犯麦克维被美国联邦政府处以死刑。美国对麦克维实行注射执行死刑。然而,美国注射执行死刑也是人工操作的。

国内国外,注射执行死刑的仪器竟是一片空白。

“杨辉,你能不能帮助解决执行泵?”吕处长找到了杨辉。

“我来想想办法吧!”杨辉回答。

中国首台执行泵在杭州诞生

杨辉经营着一家医疗仪器设备公司,他经营的医用注射泵是浙江大学医学仪器公司生产的,其作用是为维持病人的生命体能,能几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连续均衡地自动输液。

医用注射泵能否改装成注射执行死刑的仪器?杨辉找到浙大医疗仪器公司总经理罗建明。

在行业内,罗建明被称为“中国注射泵之父”。听了杨辉的介绍,罗建明对研制注射执行泵很感兴趣。他对杨辉说,死刑执行泵的技术、性能、质量等要求都比医用注射泵高得多,必须重新设计。

经测算,研制开发这个项目大约需要200万元。

谁来投资?杨辉主动承揽。对此时的他而言,200万投资不算小数,风险不言而喻。经了解,有权力执行死刑的机构是中级法院,全国共有300多个中级法院,假使每个法院买5台执行泵,那么全国的需要量也就是1000多台――就是由他独家生产,经济效益也极为有限。可万一这一项目失败呢?万一别人先于他成功呢?

然而,作为中国年轻的一代知识分子,杨辉考虑到的已经不是经济效益,若这一项目研制成功,它将推动我国刑事司法制度走向更高的文明,中国在国际人权上的地位也将大大提高,这个项目的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杨辉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亏本也干!

他很快与罗建明签下了协议。

1999年6月,中国第一台高速执行泵在杭州诞生,这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人道一针:最高法院认定采用

1999年6月的一天,中国第一例采用杨辉生产的注射泵注射执行的死刑在武汉实施,所用药物由最高法院委托中国医科院药物研究所配制。

最高法院派员到现场监督。

执行室里,第一个死刑犯被固定在执行床上,执法人员将针管刺入死刑犯静脉,一切准备妥当后,现场指挥一声令下:“执行!”

执法者按下按钮,执行泵电机启动,自动推进器均匀地将1号药和2号药相继推进犯人静脉。

死刑犯显得非常平静,6秒钟,意识消失,2分钟后,脉搏停跳。

第一例成功了!但是,第二例却出了问题。

1号药和2号药必须通过两个通道先后推入,中间不能间隔,两种药水又不能混合,否则将发生凝结。这次,当1号药推入后,因2号药未能及时推入,1号药的残留部分与2号药一经接触,立刻发生了凝结,堵住了输液管,在执行泵继续推进2号药时,输液管发生了爆裂。

经检查发现,这里有管线的缺陷。执行泵要以1分钟输入30毫升的速度迅速将液体注入人体,其压力比普通医用注射泵的压力要高得多,管线接口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注射泵的压力也不够。

杨辉马上和吕处长、罗建明碰头,研究改进办法。经过6次改进,所有管线全部采用螺纹接口,管线问题解决了。

注射泵的压力怎么解决呢?不久,罗建明找到了一种新的混合式步进电机,以这种电机做注射泵的核心部件,第二代双通道药物执行泵诞生了。

改进后的新产品决定在洛阳试用。

1999年10月某日,杨辉走进洛阳法警培训基地行刑室,四名抢劫杀人犯将被执行死刑。这是执行泵第二次在执行死刑中使用。

死刑犯被固定在执行床上,一只手伸进献血式窗口,执行员与死刑犯被隔开,执行员只能看到死刑犯的一只手。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减轻执行员的心理压力。

现场指挥下达了执行令。

执行员按下了执行泵上的蓝色按钮,刹那,显示屏上黄色的针筒标记开始闪动,针管里的液体开始推入罪犯的静脉。六七秒钟后,罪犯合上了眼睛。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成功了!杨辉一阵激动。这人道的一针,使4个死刑犯平静上路,他们脸上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

执行泵研制成功,整个项目获得5项国家专利。

2000年10月,杭州满城桂花飘香。最高法院派出技术官员专程赴杭,对执行泵进行考察认定,并和杨辉共商产业化问题。他们在详细了解了执行泵的性能、技术参数后,对仪器的质量、效果表示满意,同意执行泵作为最高法院指定产品。

2001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昆明召开全国法院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刑工作会议,要求各法院切实推进注射死刑。杨辉携执行泵与会。最高法院向各省推荐杨辉出资研制的执行泵。

文明执法:让罪犯体面地死去

中国实行注射执行死刑后,国外媒体纷纷报道,对这一人道之举表示赞赏。闻此,杨辉感到激动和欣慰。

2001年,某市将对一名罪犯执行死刑。在征求临终遗言时,这位罪犯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能体面地死去,请用药物注射。

这位死刑犯如愿了。

2000年9月14日,受贿罪犯成克杰在秦城监狱被注射执行死刑。

2001年12月19日,贪污受贿罪犯马向东在江苏被注射执行死刑。

2002年,最高法院在南京召开会议,再次要求有条件的省市区都要采用注射执行死刑。

上海市作出决定,2002年起,上海不能再听到枪声――全部实行注射执行死刑。

2007年1月1日,中国死刑制度迎来新的纪元,从这天开始,最高人民法院收回下放了20年的死刑复核权,死刑适用更为慎重和规范。据最高法院披露,2007年我国死刑数量明显下降。在这种背景下,有学者表示,中国全面废止枪决统一注射死刑的条件已经成熟。

目前,全国所有省市区都已装备了杨辉的执行泵。为了配合注射执行死刑,杨辉又设计并生产出执行床、生命检测仪。

北大法学硕士、浙江省高级法院法官叶向阳说,历史上酷刑的实施,一方面是基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社会心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统治者“乱世用重典”的刑罚思想。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犯罪的社会化问题,“报复主义”刑罚的局限性、酷刑的野蛮性与现代司法文明格格不入。所以,“人道一针”既是死刑执行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对现有刑罚思想的反思与提升。“人道一针”,让人以“人”的方式结束生命,对死亡的尊重就是对人本身的尊重。

杨辉曾收到一个陌生人的来信:“尊敬的杨辉先生:您好!您不认识我,也无需认识我,我是一个死刑犯的家属。两周前,我的亲人被执行死刑,他是平静地离去的,是您的发明给了他文明体面地离去的机会,我由衷地感谢您……”

使杨辉欣慰的是,中国“弹头”与“针头”的距离已越来越短,中国执行死刑的最后一枪即将响起,那便是中国司法史上一个时代的终结,中国司法文明的新篇章即将全面拉开。

在杨辉看来,“人道一针”,让人以“人”的方式结束生命,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

2010年6月11日
第15期总第206期

责任编辑:邓凯王斯敏

电话:010-67078807/8979

邮箱:gmrbrw@126.com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