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冯少先:拨动激情的月琴大师

2010-06-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林冬冬 我有话说

初识冯少先,就被他给弹“晕”了。

那是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一曲月琴协奏曲《铁人之歌》扑面而至,曲调峰回路转,伴着操琴人动情的高歌,整个乐场已是一嗟三叹,意韵悠长。一曲终了,台上人仍如痴如狂,台下已是掌声沸响。

十多年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近冯少先,听他讲乐里乐外的故事。

序曲

1939年,冯少先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冯家住在海伦三圣宫附近,三圣宫供奉着老子、如来、孔子,庙宇门缝里透出笙管笛箫之声……世俗与宗教混杂的环境,完成了冯少先最初的音乐启蒙。

上学的年龄到了,他极不情愿地被送到学校。由于数学学得太差,他没考上中学,从此过上了“散养”的生活。大约有半年多的光景,他整日在大街上追着盲人、算命先生跑,学会了吹笛子、拉胡琴……后来冯少先拉胡琴的名声在当地越来越响,被海伦评剧院知道了,就被招了进去,在剧团学习了4年。

1957年,冯少先18岁。他只身一人跑到哈尔滨,考入了黑龙江省歌舞团,师承哈尔滨艺术学院季让教授,并跟随中央民族乐团陈朝儒先生学习二胡,从此开始了真正的演奏生涯。

1958年,全国都在响应周总理的号召,进行乐器改革。“我们团先后尝试了几种乐器的改革,都没有成功。唯有月琴经过加弦、加品使音域扩大到四个八度后,改良成功。但可惜当时没有作品。那时我才19岁,以前从没写过曲子,自己也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闯劲儿,去找了曹大沧老师,你一句我一句创作了这首《松花江渔歌》。正逢全省文艺汇演,我在省京剧院演出了这首独奏曲,反响很不错。”

1959年,冯少先将月琴独奏曲《松花江渔歌》搬上了舞台,改写了月琴多年来只能为京戏伴奏的历史。

进行曲

冯少先是个多面手。除了月琴外,三弦、中阮、板胡、敲击乐……每张都是冯少先的“名片”。就说三弦吧,“文革”中,歌舞团要编排舞剧《白毛女》,由于喜儿那场剧需要板胡伴奏,精于板胡的冯少先被拉进了剧组;在黄世仁的曲目中需要三弦伴奏,而团里搞三弦的全都有“政治问题”,于是,冯少先又弹起了三弦。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有件事让冯少先挺郁闷。那年西哈努克亲王偕夫人来哈尔滨访问,黑龙江省举行了盛大的文艺欢迎晚会。冯少先作为有力的候选人,准备参加演出,预演的曲目是他的拿手好戏―――《百万雄师过大江》。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都通过了审查,第四轮却被砍掉了,原因是他选的曲目不好,晚会要表现祥和、友谊的主题,《百万雄师过大江》太过刀枪剑戟了。冯少先两天两夜没合眼,他想不通,当年他的这个作品可是“周总理在中南海听完演奏,给予了高度评价”的,这件事对冯少先打击极大。

伤心了一段时间后,他摆脱了挫折感,调整心态向纵深迈进。他开始融汇贯通,借鉴二胡、琵琶、板胡等乐器的技巧,吸收西洋技术,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他与一些知名作曲家合作创作出很多新作品,比如刘锡津的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月琴协奏曲《铁人之歌》、为四种乐器而作的满族组曲、三弦独奏《跑南海》等,将作品演绎到了令作曲家们惊喜与赞叹的境界。

赞歌

1978年,中央民族乐团从各地抽调优秀演奏家,冯少先是重要人选,但他还是留在了黑土地。冯少先感慨:“离开了这片黑土地,我的艺术生命力也就不存在了!”“我是从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我的音乐来自黑土地夏季的蛙鸣、冬季的霜雪,来自戏班的‘童子功’,来自前辈音乐家的点拨。我要用音乐来回报这片黑土地。”

《黑土歌》是冯少先众多成名曲中的一首。也是这首《黑土歌》,让冯少先与崔永元这位“粉丝”成了好朋友。

当年,崔永元买了一张唱片,里面灌录了冯少先和大乐队合作的作品。日后,小崔在《大师冯少先》一文中回忆:“……第八首了不得,名为《黑土地》,先是一段低沉的三弦,然后是冯少先讴歌黑土地的

朗诵,然后是一段长长的过门……五分钟后,冯少先开唱:‘这片黑土地啊,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啊,它是那样黑呼呼,那样湿漉漉,哎呼嘿呀,呀呼嘿呀……’办公室20多岁的孩子都听哭了。”

台湾也请冯少先去演出,《黑土歌》来到了台湾成功岭军事基地。演出结束后,一位上校找到当时的团长王正平,恳请团长带他拜访冯少先。这位上校说:“我很长时间都没有被音乐感动了,他让我忍不住落泪了。”

据冯少先介绍,《黑土歌》是不断成熟的。经过现场的不断反馈,他赋予了《黑土歌》更加人性的表达方式。“那是内心深处悲剧式的呐喊,悲剧是最有力量的。”

“我演渔歌,我就是一个渔民;我演赛马,我就是一个骑手;我演奏铁人之歌,我就是王铁人。”冯少先用这样的语言诠释自己的音乐。

回旋

现场看冯少先的演奏,是种听觉加视觉的享受。听觉,当然是冯少先弹奏的乐音;视觉,就是要看冯少先本人了。现场的冯少先音乐之灵附体,整个人就是乐器,整个人就是音乐。

能听懂、喜欢冯少先音乐的,并不只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东方人。近半个世纪以来,冯少先带着他的月琴走访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韩国、日本等地。

有一次,在非洲几内亚首都克那克里,他的音乐彻底打动了一位黑人朋友。演出结束后,他找到冯少先,一定要把自己年轻美貌的一个妻子(他有好几个老婆)作为礼物赠送给冯少先,弄得冯少先不知所措。

对冯少先的采访是在哈尔滨市少年宫进行的,这位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每星期都会来此指导那些学习音乐的孩子。在民族音乐不太景气的今天,他很关心民族音乐的传承。

70多岁的冯少先笑称自己是“70后”,我看他也像“70后”,因为他的心态与我这个70年代生人一样年轻。(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弹起月琴,冯少先如音乐之灵附体,整个人就是乐器,整个人就是音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