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时髦还须细思量

2010-06-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施锦芳 我有话说
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双语教学也在我国高校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评价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2001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指出:“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
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专业,在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教育部的《意见》颁布以来,国内部分高校陆续开设了数门双语教学的课程。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说是二十一世纪世界教育的三大趋势之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首先应该实现的是高校课程设置的国际接轨,而双语教育即是实现课程设置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双语教育是为适应我国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培养具有相关外语和专业技术知识人才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为了追求教育的国际化,有的高校照搬国外、或者盲目导入国内其他院校的双语教学方式,结果造成了双语教育资金投入大而教育收益小的现象。科学且合理的高校双语教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呢?应该是从突出实施双语教育高校的办学特色、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适应未来国家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首先,应该明确开设双语课程的目的。换言之,各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置双语课程。高校开设双语课程,首先要考虑应该是将来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可谓卖方市场,学生要上学,无论什么专业,先跨进校门再说。但如果专业不适应国家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学生就是毕业了也很难找到工作。众所周知,近年,辽宁省大连市成为了我国BPO (Busi ne ss Pr oce ssOutsourcing,业务流程外包)中心之一。据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每年需要数量可观的既具备高级日语能力又拥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东北财经大学因地制宜地在本科教学中开设了数门如日本经济、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制度等方面的日语双语课程,既考虑了学生将来的就业去向又满足了大连地区人才市场的需求。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双语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英语双语教育,结合各高校所在地区对人才需求的特点,有意识地开设如日语这样小语种的双语课程是对双语教育的一种创新,并体现了高校的办学特色。

其次,制定一套合理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国内广泛运用的双语教学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完全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可称为“完全双语模式”;第二种是在使用母语的同时也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教学模式,也可称为“部分双语模式”;第三种则被称为“过渡教学模式”,即允许教师和学生在双语教学的开始阶段部分地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过渡到仅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完成从借助母语的学习向借助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学习的过渡。比较上述三种模式可知,第一种模式是完全意义上双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对学生的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力及专业知识水平要求均较高,目前在国内高校推广起来有一定难度;有的学者将第二种模式视为较理想的双语教学模式,因为与第一种模式相比,这一模式对学生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力要求有所降低,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容易,然而,不足之处是由于教师需要逐字逐句用母语解释母语以外的语言的内容,这样在计划学时内所能讲授的专业知识的信息量就受到较大限制。从国内高校的双语教学实践以及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第三种即“过渡教学模式”比较符合我国实际,容易被“教”与“学”双方所接受,是我国高校目前双语授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

第三,创建一支高水平的双语师资队伍。双语教师是双语教学实施的中坚力量,构筑一个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就显得非常关键。对于高校来说,应该重视以良好的用人机制及激励机制来引进高层次的双语教学人才。优秀的双语教师应当具备如下三个条件:一是牢固树立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立足岗位、忠于职守。高校的双语教师中海外留学归国人员颇多,高校在选拔人才时应着重考察他们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精神;二是需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理论水平;三是具备所担任双语课程的高度的外语口语及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双语教育对高校来说是一项充满挑战性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业,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为创建与国际相接轨的一流大学,全面创新我国高等教育双语教学已是迫在眉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双语教育事业将蒸蒸日上。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