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碧波荡漾“蝶”蹁跹

2010-06-2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蝴蝶之恋》的诞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是首次由两岸歌仔戏业界人士共同创作的歌仔戏,藉由戏剧美好的想象,飞扬爱情与真情的感染,去抚慰历史伤痕,勾勒不同时空的共同情思。美好故事结局的产生,影射了两岸人民盼团圆的焦灼心情,折射出了海峡两岸文博会的力量。海峡两岸文博会从一开始就承载着深化两岸文

化交流、提升两岸文化产业、推动海西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使命。

一个是梁祝传说,古典爱情故事;一个是《蝴蝶之恋》,现代爱情故事。梁祝故事千百年积淀,形塑着中华儿女的情感模式;《蝴蝶之恋》以相似的情感节奏穿插推进,而结局却迥然不同:两个分隔两岸的情人,终于在38年后团圆了,现实和愿景的转换蝶梦翩跹。编剧曾学文说:“共同的文化根柢,让两岸深刻地观照到彼此命运的相连。”正是两岸彼此相连的命运才让故事有了大团圆的结局。

精神家园

两岸共筑

厦台两地,唇齿相依,两地人民地缘相近、血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同,两岸文化交流也从一般性的交流发展到紧密型的交流合作。海峡两岸文博会落户厦门也正是基于厦门与台湾拥有共同的语言、相同的生活习惯,以及一样的民间艺术等文化背景。海峡两岸文博会的举办更是演绎了一场又一场两岸文化的大交融,而且持续深入。首届文博会上,在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期形成的台湾特色小吃漂洋过海,到第二届的文博会,厦门企业与台湾方面签订合作协议,欲在厦门建一个台北有名的士林夜市,收罗台湾小吃;每一届的文博会,具有两岸特色的文艺节目必将搬上舞台,相互交流。现在,两岸已经从交流走向了合作,携手打造了歌仔戏《蝴蝶之恋》;文化创意产品,则一届比一届精彩、丰富,让市民爱不释手,甚至更多的是找到了商机。历经了三届的海峡两岸文博会,让人们看到了两岸正用不同的形式演绎同样精彩的中华文化,构筑起两岸共同精神家园。

祖国大陆文化产业拥有深厚的底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台湾文化产业起步较早,在创意、研发、营销、品牌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具有优势。两岸文化产业各具特色,合作潜力巨大,这一点已经从三届的海峡两岸文博会上得到了证实。首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共签下109个项目,签约总金额为58.7226亿人民币;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共签下82个项目,交易金额87.0477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了15.7%和47.46%。据了解,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规模层次均有提升,本届文博会展览面积为32000平方米,增长了45.45%%,展位数1344个,比上届增长了17.28%,且展馆设计和布展水平均有提升,体现了海峡两岸文博会的特色和绿色环保的理念;两岸互动更加活跃,来厦参加本届文博会的台湾文化企业有204家,共设展位416个,占本届文博会总展位数的31%,参展企业数和台湾地区展位数均比上届增长了50%;综合成效明显提高,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共有签约项目138个,总金额达98.9835亿元,分别比上届增长了68.29%和13.71%。一路上扬的第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让我们看到未来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的红火。

一脉传承

创意未来

“一脉传承・创意未来”,这是海峡两岸文博会持续不变的主题。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之间,可谓“一脉相承、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005年福建省政府公布的10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有40多项与台湾密切相关,许多至今仍在台湾广为流传。歌仔戏既是福建的五大地方剧种之一,也是台湾的主要地方剧种,它发端于闽南,成形于台湾,返流入闽南,至今盛行两岸;闽南一带盛行的梨园戏,在台湾也有热心的观众;木偶雕刻、闽南歌谣、南音、妈祖信仰……无不承载着两岸共同的文化诉求。

在已经成功举办的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上,我们总能感到各种创意中无时不体现着的中华文化底蕴,它在展示了两岸在传统文化上的一脉相承的同时,表达着两岸人民追求美好未来的无限创意。

“海西经济区”这个富有创意的名称首次被完整、公开地提出,是在2004年1月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2009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成了人们的焦点,也为海峡两岸文博会提供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纵观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不难发现,“海西味儿”一届比一届更浓。首届海峡两岸文博会,有7个海西城市参会;第二届海峡两岸文博会,20个海西城市来了19个,其中有13个城市还设置了特装展位;第三届为了更加突显海西,还专门设立了海西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展,把海西城市的特色文化和海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集中展示。

去年底,文化部正式出台七条措施支持和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建设。中央对海西文化建设的倾斜,让海峡两岸文博会拥有了越来越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预见,未来,海峡两岸文博会将在海西这片沃土上绽放光彩。

文化厦门

厚积薄发

文博会是新兴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成为中国的热门词汇甚至是一个产业的时间不长。但三届海峡两岸文博会一路走来,其优势越来越明显,同时让许多人看到其潜在的市场,信心倍增。越来越红火的海峡两岸文博会与其举办地――厦门是分不开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无需大量的能源、运力和原材料,无污染,对于有着美丽的花园城市厦门而言是最佳的选择。同时更因为厦门有着文化产业兴起所必备的创意阶层形成的丰厚土壤。从人文资源的角度看,自明末数百年来,处于东西文化、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的冲撞交汇中,厦门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存物、极具特色的文化风俗、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为厦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厦门成为适宜创意人才生存发展的诗意的栖息地。它一度成为全国网络游戏产业的“黄埔军校”,现今仍然有着十多家网络游戏开发企业,研发总体技术仍然位居全国前列。另外,在音乐、绘画、文学、工艺、摄影、广告各界也是人才荟萃。

厦门的发展正在提速,将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为海峡两岸文博会办得越来越好提供坚实的基础、强大的发展动力。厦门的提速与厦门半年多来人们热议的话题是一致的,那就是岛内外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就是要提升岛内,保持风貌、保持特色,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密度,提升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功能。拓展岛外,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地规划建设集美、翔安、同安、海沧四大新城区组团,逐步建成岛外240平方公里的一流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新城,使厦门市建成区扩大到330平方公里。

厦门岛内外一体化的战略部署,让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更宽的施展舞台。不久前,厦门的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集美集”文化创意园正式开园。该园区位于厦门岛外的集美区,占地面积1.34万平方米。按照规划,在不久的将来,园区内还将引入专业的画廊、艺术书店、拍卖行,甚至发展出依托文化创意园区的网络市集等等。不管是岛内的提升还是岛外的规划建设,厦门各区对未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有详细的规划。我们更有理由相信厦门岛内外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已经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年的海峡两岸文博会有漆线雕、惠和石艺、海沧油画、敦海瓷艺、明发创意生活、集美集、都市牛庄、古玩、体育文化产业、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室内设计等11个分会场,这些分会场遍布在厦门岛内外。可以预见,岛内的提升、岛外的高规格建设将让这些分会场更加耀眼夺目。

 

图为由两岸歌仔戏业界人士共同创作的歌仔戏《蝴蝶之恋》表演。本报记者罗旭摄

本报记者马跃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