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将军县”里的“国防情”

2010-06-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武仲良 翟耀 焦景宏 我有话说

走进全国著名的“将军县”新县,众多的革命遗迹,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国防情怀。“忘记历史,就一定会走弯路;忘记战争,就一定会付出血的代价”――这是新县县长杨明忠的“座右铭”。

营造“红色心灵根据地”

河南省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革命战争年代,从

这里走出将军43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50多名;全县有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7处,革命旧址365处。丰富的红色资源,令人叹为观止。

“要把新县建成红色心灵根据地”,杨明忠多次自我期许。

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位于新县县城的中心地带,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有位外地开发商盯上了这块“风水宝地”,提出把临街的地段开发成一个大型超市。

“旧址谁也不能动!”杨明忠态度坚决。在他提议下,红四方面军旧址不仅没搬家,还由县财政投资300多万元进行重新修缮。

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烈士纪念馆,一堵镌刻着万名烈士姓名的英烈墙,载满杨明忠对国防教育所倾注的心血。革命战争时期,不足10万人的新县,就有5.5万人为中国革命献出生命。许多烈士后代不远千里来此凭吊,因在烈士陵园找不到亲人名字而失望而归。在杨明忠督促下,三支由新县人武部、民政局、档案局组成的“寻访烈士之旅”,在大别山区的32个县翻阅上百万份资料,找到200余名原本无名的烈士,这些烈士的姓名终于镌刻上英烈墙。

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把握现在、创造未来。在杨明忠推动下,近几年,新县从并不富裕的财政收入中拿出800多万元修缮维护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还制定“新县红色国防教育资源开发规划”,稳步推进“六个一”:绘好一张红色资源开发的蓝图;唱好一台国防教育戏;打造好一座将军山;贯通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形成一个红色资源产业链;叫响一个红色旅游品牌。杨明忠任县长6年,新县没有损坏一处革命历史遗迹,还开发出国防教育基地16处。每年来新县接受教育的人数达150多万人次。新县在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形成重视国防教育的浓厚氛围。

传承“将军精神”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站在大别山每一寸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杨明忠有一份强烈的传承“将军精神”的责任感。在杨明忠看来,强化国防教育,传承将军精神,不仅是提升全民国防素质的大事,更是促进经济发展、巩固政权的重要保证。在他的推动下,新县党政机关、中小学校、民营企业都建立健全国防教育例会制度、国防教育考核制度、国防教育检查制。2008年,经上级批准,新县又新建“鄂豫皖将帅馆”“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他要用“将军精神”教育新一代。而今,“唱响红色经典、收集红色故事、祭扫烈士英灵……”成为全县中小学生和广大民兵预备役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2009年,在部队大力支持下,新县又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中增设“大别山国防教育园”,园内陈列着许多退役坦克、飞机、大炮,成为人们接受国防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将军精神”影响下,新县获得国防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连续六次蝉联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高擎“尚武”大旗

2009年的秋天,一场“重走红军路、做红军传人”的国防教育活动在大别山区展开。仅两天时间,全县就有上万人报名参加。活动开展这天,杨明忠高擎红旗始终走在队伍最前列;他用行动告诉年轻人,不能缺失阳刚之气、尚武之心。

优待军人,让军人成为新县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是杨明忠打造“尚武精神”的重要内容。他专门组织人员研究制订优待军人、军属的一系列方案,让崇军尚武、报国奉献,成为新县年轻一代的价值追求。全县报考军校、报名参军的青年连年大幅增加。一些未能实现从军梦的青年人,也相约以“红军义工”身份,到红色景区做志愿者,为游客提供免费服务,为军烈属排忧解难。如今,这里的“红军义工”名声越来越大,成为新县的另一张“红色名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