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引领世界高铁发展新潮流

2010-07-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小润 通讯员 胡健 陆应果 薛贵宝 杨庆宁 我有话说
134年前的7月,中国第一条运营铁路在上海诞生。

2010年7月1日,上海至南京的沪宁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客货分营加速高铁发展

百年沪宁铁路,百年辉煌业绩,百年历史沧桑。1908年4月1日,上海至南京的沪宁铁路建成通车。彼时,沿线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彼此的联

系和依赖很有限。沪宁铁路如同丝线串起这些珍珠。

然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两条钢轨越来越难以载动客货运输需求。每到春运、节假日客流高峰,尽管铁路部门采取停运货车增开客车等挖潜措施,使运能利用率超过100%,但仍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沪宁铁路线上每日开行的货物列车了了数趟,难以满足货运需求,百年沪宁铁路捉襟见肘。

解决既有沪宁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落实长三角区域规划要求,助推长三角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修建一条高速铁路。

2008年5月7日,铁道部、江苏省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签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沪宁城际铁路建设会议纪要》。2008年7月1日,由铁道部、江苏省及上海市三家共同投资兴建的沪宁高速铁路开工。

定位于350公里的世界铁路最高运营时速,建一条最高等级的客运专线,沪宁高速铁路再次串起沪宁沿途各城市,并形成一小时交通圈。

高铁英雄深化高铁精神

“这是落到你身上的使命,你必须把其他的一切搁到一边。责任容不得半点闪失,”沪宁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新宇说。

2008年11月,赵新宇服从组织安排,离开妻子和女儿,来到沪宁高铁建设工地。这个黑脸汉子参加过青藏高原铁路和京津城际高铁建设,担任过总指挥部副总、总工程师。这次沪宁高铁建设,又差点丢掉了性命。

那天他在工地突然晕倒了,同事们赶紧把他送医院。医生检查后诊断,心肌梗塞,立刻手术!

几天后,赵新宇又出现在工地。他打趣地说道:“架了一辈子的铁路桥,研究了一辈子支架。没想到自己心脏里架了两个支架,现在我从里到外都是铁路人了。”

沪宁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安质部高工常旭,3岁的儿子眼睛囊肿手术住院十多天,也没能找到空档去医院看他一眼。女工程师张阿多,3个月时间里,用脚丈量了沪宁铁路每一寸土地,跑坏了三双球鞋,跑掉了5公斤肉,体重最低时只有44公斤……

他们是这个群体的代表。更多像他们一样的中国高铁建设者,为了一种使命与责任,把小家抛在脑后,把自己抛在脑后,日夜奋战在沪宁高铁建设工地上。他们是中国高铁时代的英雄。

高铁推进长三角率先发展

“不仅是铁路的形象,高速铁路更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它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到一个阶段的产物。”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运输管理工程系主任、教授徐瑞华说。

在沪宁高速铁路开通运营前一个多月,国务院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引起人们对长三角建成世界第六大城市群,进入世界级行列的期待与热望。

“沪宁高速铁路的建成运营呼应了长三角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它与年内将建成的沪杭高铁,以及先期已建成的苏通大桥、上海长江桥隧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一起,大大提高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体系的网络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博导、教授沈玉芳说。

沪宁高速铁路沿线各城市进入“同城时代”,生活在此地、工作在异地成为可能。花在交通上的时间少了,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工作,或者休闲。“沪宁高速铁路不仅串起沿线6个地级以上城市,而且沿线设站21个,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镇江市句容县一名干部说。

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沪宁高速铁路飞架在世界瞩目的城市经济走廊,书写着中国高铁建设的新传奇,引领着世界高铁发展的新潮流。同时,它与在建的京沪、沪昆、沪汉蓉等高速铁路相衔接,将大幅度扩展长三角地区经济活动空间和生产力辐射范围,改变我国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格局,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又一强大引擎。(本报上海7月1日电)

“和谐号”动车组列车行驶在沪宁高速铁路上。孔庆宽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