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母女情 民族亲

2010-07-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瑟 通讯员 周小静 我有话说
今年53岁的阿莎提古丽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团十一连,她憨厚朴实,勤快能干,和汉族兄弟姐妹相处得非常融洽,为了方便大伙叫她,还特意为自己取了一个汉语名字叫“解放”。

1996年9月的一天清晨,天刚蒙蒙亮,阿莎提古丽的丈夫阿不力孜到自家的棉田干活,路过二农北渠时,婴儿的哭声把他吓了一跳,循声望去,水

渠边有一个用花布包裹着的婴儿。

“有没有人啊?娃娃哭了,快来人啊!”

他大声喊道。然而,回答他的是一阵回音过后的沉寂。他意识到这是一个被丢弃的孩子,手足无措的他赶快跑回家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妻子。

闻讯赶来的阿莎提古丽打开包裹一看:一个汉族女婴,面容清秀,嘴唇青紫。她重新包好女婴准备离开,这时,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让已经是两个孩子母亲的阿莎提古丽犹豫了。她心痛不已,将女婴紧紧地抱在怀里。夫妇俩给孩子起名叫“阿依提娜”,意为金色的月亮,并把这一天作为她的生日。

有人曾劝阿莎提古丽:“你家生活本来就很困难,哪有能力抚养她。”也有人说:“你把她养大也不会和你亲,等于白养,赶快把她送人吧。”

阿莎提古丽一笑了之:“我不会放弃这个孩子,我要把她扶养成人。”

阿莎提古丽原本是疏勒县人,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后来随丈夫来到三团十一连。1994年连队分给他们一些地,一家四口人就靠承包棉田的收入生活。阿依提娜的到来增添了这个家庭的负担,但阿莎提古丽总是省吃俭用,设法让小阿依提娜吃好穿好。

痛苦总是伴随着不幸的人。2000年,4岁的阿依提娜患上了肝炎,住进了医院。而此时,阿莎提古丽收养汉族孩子的事迹也传遍了团场,并感动了周围的人。一位看水闸的老职工得知情况后马上把钱送到了医院,更多的职工也你送一点,他送一点,帮助这个不幸又很幸福的孩子和家庭。在阿莎提古丽和大家的精心照料下,阿依提娜康复出院了。

苦难没有影响一家人的情感,反而使这个特殊的家庭更加和睦。

阿莎提古丽是一个明智的母亲,她希望孩子能学知识、学文化,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但是阿依提娜没有医院的出生证明,没法办户口,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阿莎提古丽到团计生办、派出所询问了好几次,相关部门面对这种特殊的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问题反映到了三团党委。党委出面协调,顺利解决了阿依提娜的户口问题,阿依提娜能够上学了。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阿莎提古丽收养汉族女孩的事迹,她博大、无私的爱心打动了人们,风言风语说泄气话的人少了,想方设法给她帮忙、排忧解难的人多了。

阿莎提古丽一家人忠厚老实,干活踏实,人缘好,每到农忙时,地里的活需要换工时,他们家总是不愁没有人来。有一次,阿莎提古丽叫6个人来帮忙,结果来了24个人。阿莎提古丽家经济拮据,团计生办、民政部门把她家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过年过节给他们送米、送面。计生办为她家送来了3000元的养殖业启动资金;连队帮她承包了56亩地,给予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在连队党支部的关怀下,阿莎提古丽一家的生活渐渐宽裕,2008年她家的收入达到3万元。

一转眼,近14年过去了,阿依提娜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姑娘了。梳着齐腰长辫子的阿依提娜说:“我不会洗头,只会梳头,头发一直都是妈妈给洗的。”阿依提娜的成绩好,组织能力强,汉语、维吾尔语说得都很流利,还是班里少先队队长。现在她已经小学毕业了。去年6月,阿依提娜参加了内地初中班考试,以249分的成绩被录取。

阿依提娜的梦想是长大之后能当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把自己在维吾尔族家庭成长的故事讲给她所教的每一个孩子。

14年是漫长的,也是艰辛的,但是随着14年一声声亲切呼唤:“阿娜”,让阿莎提古丽14年的辛酸劳苦烟消云散。每当提起阿依提娜,阿莎提古丽都自豪地说:女儿是我这一生最大的满足和幸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